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二蹺為病
    

奇經八脈考:二蹺為病

秦越人難經曰∶陰絡者,陰蹺之絡;陰絡者,陽蹺之絡。陰蹺為病,陽緩而陰急;陽蹺為病,陰緩而陽急。王叔和脈經曰∶陰蹺脈急,當從內踝以上急,外踝以上緩;陽蹺脈急,當從外踝以上急,內踝以上緩。又曰∶寸口脈前部左右彈者,陽蹺也。動苦腰背痛,叉為癲癇僵仆羊鳴,惡…

秦越人難經曰∶陰絡者,陰蹺之絡;陰絡者,陽蹺之絡。陰蹺為病,陽緩而陰急;陽蹺為病,陰緩而陽急。

王叔和脈經曰∶陰蹺脈急,當從內踝以上急,外踝以上緩;陽蹺脈急,當從外踝以上急,內踝以上緩。

又曰∶寸口脈前部左右彈者,陽蹺也。動苦腰背痛,叉為癲癇僵仆羊鳴,惡風偏枯、 痹、身體強。

又曰∶微澀為風癇,并取陽蹺,在外踝上三寸,直絕骨是穴。(附陽穴也)

又曰∶寸口脈后部左右彈者,陰蹺也。動苦癲癇、寒熱,皮膚yin痹,又為少腹痛,里急,腰及髖下相連,陰中痛,男子陰疝,女子漏下不止。(髖,髀骨也。 ,腰下穴也)

又曰∶癲癇螈 ,不知所苦,兩蹺之下,男陽女陰。

張潔古曰∶蹺者,捷疾也。二脈起于足,使人蹺捷也。陽蹺在肌肉之上,陽脈所行,通貫六腑,主持諸表,故名為陽蹺之絡;陽蹺在肌肉之下,陰脈所行,通貫五臟,主持諸里,故名為陰蹺之絡。陰蹺為病,陰急則陰厥脛直,五絡不通,表和里病;陽蹺為病,陽急則狂走目不昧,表病里和。陰病則熱,可灸照海、陽陵泉,(在膝下一寸 外廉陷中,足少陽之合也,筋病治此)陽病則寒,可針風池、風府。(風府在項后入發(fā)際一寸,大筋內宛宛中,督脈,太陽、陽維之會也)

又曰∶在陽表者當汗之,在陰里者當下之。又曰∶癲癇晝發(fā)灸陽蹺,夜發(fā)灸陰蹺。

素問腰痛論曰∶腰痛不可舉者,申脈、仆參舉之。(太陽之穴,陽蹺之本也)又曰∶會陰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汗干令人欲飲,飲已欲走,刺直陽之脈上三 。在蹺上 下五寸橫居,視其盛者,出血。

王啟玄云∶足太陽之脈,循腰下會于后陰,故曰會陰。直陽之脈,挾脊下行,貫臀至 ,循 ,過外踝之后,條直而行者,故曰直陽之脈也。蹺,為陽蹺所生,申脈穴也。蹺上 下,乃承筋穴也,即 中央如外陷者中也。

太陽脈氣所發(fā),禁針刺,但視其兩 中央有血絡盛滿者,乃刺之出血。

又曰∶昌陽之脈,令人腰痛,痛引膺,目KT KT 然,甚則反折,舌卷不能言。刺內筋為三 ,在內踝上,大筋前,太陰后,上踝二寸所。

王啟玄云∶陰蹺起于然谷之后,上內踝之上,循陰股入陰,而循腹入胸里、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 內廉,屬目內,會于太陽、陽蹺而上行,故病狀如此。內筋,即陰蹺之 ,交信穴也。

素問繆刺論曰∶邪客于足陽蹺之脈,令人目痛,從內 始。刺外踝之下半寸所各二 ,(即申脈也)左刺右,右刺左,如人行十里頃而已。

靈樞經曰 目中赤痛,從內 始,取之陰蹺。(交信穴也)

又曰∶風痙反折,先取足太陽及 中及血絡出血,若中有寒邪,取陰蹺及三毛上及血絡出血。

李瀕湖曰∶足太陽,京骨穴也。在足外側小指本節(jié)后大骨下,赤白際陷中,針三分,灸七壯。 中,委中穴也。在曲膝后橫文中,針三分。陰蹺取交信穴,見前。三毛,大敦穴也。在足大指外側三毛中,肝脈之井也。

針三分,灸三壯。血絡者,視其處有絡脈盛滿者,出其血也。

又曰∶陰蹺、陽蹺,陰陽相交,陽入陰,陰出陽,交于目銳 。陽氣盛則 目,陰氣盛則瞑目,熱厥取足太陽、少陽。

甲乙經曰∶人病目閉不得視者,衛(wèi)氣留于陰,不得行于陽,留于陰則陰氣盛,陰氣盛則陰蹺滿,不得入于陽則陽氣虛,故目閉也。

病目不得瞑者,衛(wèi)氣不得入于陰,常留于陽,留于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蹺盛,不得入于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也。

靈樞曰∶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氣為三隧。故宗氣積于胸中,出于喉嚨,以貫心肺而行呼吸焉。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脈,化而為血,以榮四末,內注五臟六腑,以應刻數(shù)焉。衛(wèi)氣者,出其悍氣之 疾,而先于四末分肉皮膚之間,而不休焉。

晝日行于陽,夜行于陰,常從足少陰分間,行于五臟六腑。今厥氣客于五臟六腑,則衛(wèi)氣獨衛(wèi)其外,行于陽不得入于陰,行于陽則陽氣盛,陽氣盛則陽蹺陷,不得入于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也。治當補其不足,瀉其有余,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飲以半夏zxtf.net.cn/zhicheng/一荊,陰陽已通,其臥立至。其方用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揚之萬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葦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至一升半,去其滓,飲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為度。故其病新發(fā)者。復杯則臥,汗出則已,久者三飲而已。

李瀕湖云∶靈樞有云zxtf.net.cn/rencai/∶足太陽之筋為目上綱,足陽明之筋為目下綱,寒則筋急目不合,熱則筋縱目不開。

又云∶壯者血氣盛、肌肉滑,營衛(wèi)不失其常,故晝精而夜瞑。老人氣血衰、氣道澀,衛(wèi)氣內伐,故晝不精而夜不瞑。又云∶多臥者,腸胃大而皮膚澀,分肉不解,衛(wèi)氣行遲故也。張子和云∶思氣所至為不眠、為嗜臥。

巢元方云∶脾病困倦而嗜臥,膽病多煩而不眠。王叔和脈經云∶水流夜疾有聲者,土休故也,人亦應之。人夜臥,則脾不動搖,脈為之數(shù)疾也。

一云∶脾之候在瞼,瞼動則知脾能消化也。脾病則瞼澀嗜臥矣。數(shù)說皆論目閉目不瞑,雖不言及二蹺,蓋亦不離乎陰陽營衛(wèi)虛實之理?苫タ颊咭。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