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針法∶凡用針者,虛則實之,滿則泄之,宛陳則除之,邪勝則虛之。大要徐而疾則實,疾而徐則虛。言實與虛,若有若無。察其后先,若存若立。為虛為實,若得若失。虛實之要,九針最妙。補瀉之時,以針為主。重則為補,輕則為瀉。雖有分寸,得氣即止,明堂偃側(cè),針訖皆無不灸。凡病,皆由血氣壅滯,不得宣通,針以開道之,灸以溫暖之。灸已,好須將護,生冷醋滑等,若不謹(jǐn)慎之,反增疾矣。
黃帝曰∶五臟、五行、五時,病何以故?岐伯曰∶假令春月和暢,條芳水淥,心蕩意盈,神亂于內(nèi)而形病于外,卒有西方飄風(fēng),凜然毛聳,因腠理開,不復(fù)得散,便居孫脈,孫脈滿,流入絡(luò)脈,絡(luò)脈入大經(jīng),大經(jīng)注腑,腑歸臟,四時同然,故風(fēng)病多歸于心也。手心主灸,刺凡諸孔穴,名不徒設(shè),皆有深意,故穴名近于木者屬肝,穴名近于神者屬心,穴名近于金玉者屬肺,穴名近于水者屬腎,是以神之所藏,亦各有所屬,穴名府者,神之所集;穴名門戶者,神之所出入;穴名宅舍者,神之所安;穴名臺者,神所游觀。穴名所主,皆有所況,以推凡孔穴者,是經(jīng)絡(luò)所行往來處,引氣遠入抽病也,故經(jīng)云∶灸三壯者,即為足數(shù)也。
禁忌法∶凡灸頭與四肢,皆不欲少,須熟,宜令灸,計壯滿三百,足以愈病。頭手足肉薄,若并灸,則血氣絕于下,宜時歇。火氣少時,令血氣遂通,使火氣流行,積數(shù)大足,自然邪除疾瘥也,乃止火耳。本經(jīng)多云刺入三分,灸三壯,茲乃舉其大綱,未盡圣心。且手足皮薄,炷小數(shù)少;腹背肉濃,炷大肉多,斯皆以意商量也,背欲熱即為佳也。凡灸生熟,候人盛衰、老少、肥盛灸之。
凡微數(shù)之脈及新汗后,并忌灸。
凡孔穴,皆遂人大小,取手中指第一節(jié)為寸,男左女右。一云三寸者,蓋一中指也。人年三十以上,若灸頭不灸三里穴,令人氣上眼暗,所以三里穴下氣也。
一切病皆三里三壯,每日常灸下氣,氣止,停也。
凡灸法,先發(fā)于上,后發(fā)于下;先發(fā)于陽,后發(fā)于陰。凡針刺大法,在午時后,不欲午時前。
治冷痹脛膝疼,腰腳攣急,足冷氣上,不能久立。有時厭厭嗜臥,手腳沉重,日覺羸瘦,此名復(fù)連病,令人極無情地,常愁不樂,健忘嗔喜,有如此候即宜灸之。當(dāng)灸懸鐘,穴在足外踝上三指當(dāng)骨上,各灸隨年壯,一灸即愈,不得再灸也。取法以草從手指中紋橫三指令至兩畔齊,將度外踝從下骨頭與度齊,向上當(dāng)骨點之兩腳令三姓人灸之。候天晴日,午后在門外四達道上灸之,神良。若年月久更發(fā),依法更灸。若意便欲多者,七日外更灸七壯。
巨厥可百壯。
上管可二百壯。
中管可千壯。
下至五百壯。
下管可一百壯。
中守可一百壯。
陰交可三百壯。
中極可五百壯。
大椎可三百壯。
風(fēng)門可二百壯。
魂門可五壯。
陽綱可五壯。
意舍可百壯。
肓門、胞門可各一百壯。
懸樞可五壯。
命門可七壯。
白環(huán)俞可zxtf.net.cn/shiti/三壯(又云一壯)。
心俞、肝俞、肺俞、脾俞、腎俞、小腸俞、膽俞、大腸俞、胃俞、膀胱俞、三焦俞、膈俞
上五臟六腑俞皆得滿一百壯。
肺募中府、心募巨闕、肝募期門、膽募日月、脾募章門、腎募京門、小腸募關(guān)元、三焦募石門、大腸募天樞、膀胱募中極、胃募中管。
上五臟六腑募,亦得滿百壯。
鳩尾三十三壯三報之,巨闕五十壯,上管、胃管、建里、下管、水分、臍中各五十壯三報之,陰交、氣海、石門、關(guān)元五十壯,中極五十壯。
上從鳩尾下第一行皆得百壯,以此為大率。自外諸穴,或中病乃止,或取隨年壯,以意商量也。
頭維、腦戶、風(fēng)府、絲竹空、下關(guān)、耳中、螈脈、人迎、喑門、承泣、經(jīng)渠、脊中、氣沖、鳩尾、地五會、陰市、陽關(guān)、乳中、泉腋、伏兔、承光、zxtf.net.cn/yaoshi/天府、白環(huán)俞、石門。(女人忌灸。)
上二十四處,禁不可灸,大忌。
上關(guān)、左角、乳中、鳩尾、五里、承筋、復(fù)溜、顱息、缺盆、臍中、神庭、云門、伏兔、三陽絡(luò)、然谷。
上十五穴,禁不可刺,大兇。
玉枕、維角、睛明、舌根、結(jié)喉、胡脈、天窗、神符、巨覽(一作覺)、血海、足太陰、丘墟
上十二穴,無病不可灸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