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根鋒
溫經湯出于《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治第二十二》篇,治療沖任虛寒夾瘀漏下不止、月經不調、經行
腹痛、久不受孕等婦科疾病方面療效顯著,被譽為調經祖方。本條文中的“病下利數十日不止”之“下利”,是“后陰下利”還是“前陰下血”,后世頗有爭議。吳謙、程云來、陳修園等認為應為“前陰下血”,《金匱要略》五、六、七版統(tǒng)編規(guī)劃教材皆認同上說。筆者通過對原文的分析、后世醫(yī)家的論述及方中藥物的分析認為,應為“后陰下利”。
仲景之學以竹簡為載道之器,可謂惜墨如金,其行文詳于異而略于同,常在醫(yī)者不易覺察而易犯錯誤處予以重筆以引起重視。前陰非時下血是婦科疾病乃常識,何煩仲圣在此多言?但若遵從原文“婦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數十日不止,暮即
發(fā)熱,少腹里急,腹?jié)M,
手掌發(fā)熱,唇口干燥”,即“病下利”為“病后陰下利”,一般情況下醫(yī)者會認為是陰虛下利之證,故仲景及時予以警示并糾正:“此病屬
帶下!辈⑦M一步揭示其病因為“曾經半產,瘀血在少腹不去”;此時仲景惟恐后學仍不能識證,故繼續(xù)諄諄教誨:“其證唇口干燥,故知之!睆摹按娇诟稍铩眮砼袛鄡扔叙鲅,即是重申《金匱要略·驚悸吐衄下
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第十六》篇對瘀血的診斷。
若“下利”為“后陰下利”,那么其病機如何?從以方測證及后世醫(yī)家的論述可知,本條文主要是沖任虛寒夾瘀,所以,其病機可概括為沖任虛寒致利和瘀血致利。
持虛寒致利觀點的后世醫(yī)家有趙以德、黃元御等。如趙以德在《金匱方論衍義》中曰:“下焦瘀積在下而既結于陰,則上焦之陽不入矣。遂成少腹里急腹?jié)M,四臟失政則五液時下……”認為下焦之瘀積阻隔上焦之陽,以致下焦虛寒而致下利。而黃元御認為:“何以知其為帶下也?其證唇口干燥、陰精下脫而不上濟,故知之也。帶下之證,下寒上熱,下寒故下利里急,上熱故煩熱干燥……”認為下利乃下寒所致,下寒即下焦虛寒。
沖任虛寒歸于臟腑辨證則為肝脾腎虛寒,肝腎同屬下焦,肝脾腎虛寒導致下利乃臨床所習見。且后世醫(yī)家用于治療肝脾腎虛寒之四神丸中就有本方主藥
吳茱萸,況仲景尚有以
吳茱萸湯治療肝胃虛寒、濁陰上逆之“少陰病,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的論述。另從經絡循行來看,沖任督三脈同起于胞宮,沖脈與足陽明會于氣街,督脈為陽脈之海,故虛寒之沖任及督脈失卻溫煦之功,均可影響及足陽明而致下利,而瘀在胞宮又可影響沖任督三脈功能的實施。
尤在涇、徐忠可、何任等醫(yī)家認為本條文之下利為瘀血致利。如《金匱要略心典》如是論述:“婦人年五十所,天癸已斷而病下利,似非因經所致矣。不知少腹舊有瘀血欲行而不得遽行,欲止而不能竟止于是下利窘迫致數十日不止……此為瘀血作利,不必治利,但去其瘀而利自止!庇仁现鲝埵丘鲅吕稳我嘧翊苏f。徐忠可在《金匱要略論注》曰:“仲景乃略其下利發(fā)熱腹?jié)M,而斷之為帶下,且決其曾經半產瘀血在少腹不去,謂下利而發(fā)熱,陰虛者有之,因而少腹里急,下多
亡陰者有之。腹?jié)M,脾虛者有之。手掌煩熱,陰虛者亦有之。若唇口乃榮氣所主,下利之病不應見此,然而有是證又合之少腹里急、手掌煩熱,明是血瘀而火郁……然下利已久脾氣有傷,故以
姜半正脾氣……”可知徐氏認為下利乃血瘀所致,而少腹里急、腹?jié)M、手掌煩熱、唇口干燥是瘀血發(fā)熱的表現。而明代趙以德認為“下利不止,答屬帶下何也?婦人……七七太沖脈衰,天癸竭,地道不通,經水遂止,今年五十經絕,胞門閉塞,沖任脈不復輸泄之時,所積瘀血自胞門化為帶下無所從出。大便屬陰,故就大便而下利!闭J為少腹之瘀血從后陰隨大便而下。
關于瘀血致利的機理,也許可從仲景之明訓“血不利則為水”入手,仲景之
當歸芍藥散、
桂枝茯苓丸均為血水同治的例證,而王清任的
膈下逐瘀湯治諸法不愈的腎泄、久泄為瘀血致利的明證。盡管該方所治下利的病機為“上有瘀血,臥則將津門擋嚴,水不能由津門出,由幽門入小腸,與糞和為一處,糞稀溏”,與本方證病機并不盡一致,但至少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瘀血為何亦可導致下利,并開拓臨床治療下利的思路。其實就本條文而言,因對象是“五十所婦人”,且其病機主要是沖任虛寒,其瘀血亦是由寒凝所致,故其治療仍以溫經散寒、調肝脾、養(yǎng)氣血為主,兼以消瘀。
其實仲景本條立論的目的,在于提示醫(yī)者在治療“五十所婦人”下利時,要充分考慮到婦人經帶胎產之獨特生理特點,不要見利止利,而是充分運用望聞問切,仔細謹慎地辨證,并且即使辨明是“曾經半產,瘀血在少腹不去”,也要考慮到“五十所婦人”氣血俱虛,沖任不充的生理特點,不可妄用破血逐瘀之方,而是用溫經湯重在溫養(yǎng)氣血,兼以消瘀。血得溫則行,虛得補而正氣旺,正氣旺則瘀自去利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