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因為蟲類叮咬或刺傷皮膚而引起的一種炎性反應,多見于各種害蟲孳生的夏秋季節(jié)。當人體暴露部位受到蟲類叮咬或刺傷后就引起皮炎。比較常見的害蟲有蚊子、臭蟲、蠓(蚨子)、螨蟲、蚤、黃蜂、螞蝗、蜈蚣和蝎子等。它們分泌毒汁刺激皮膚而引起局部炎性反應。
皮損主要發(fā)生于暴露部位,如面、頸、四肢和穿開檔褲小孩的臀部等處。如由跳蚤、臭蟲引起的,可發(fā)生于軀干。損害以丘疹、風團或瘀斑多見,有時可見水皰或斑塊。在患處常能發(fā)現(xiàn)蟲咬痕跡。一般為不規(guī)則的疏散分布,有時可集中于一側肢體。主觀感覺可有不同程度的刺癢、燒灼或疼痛感。
某些毒蟲如黃蜂、蜈蚣咬后,其表現(xiàn)以紅腫為主。螞蟥叮后則以出血為常見。皮損通常在1~2天內消退。但由于劇烈瘙癢或處理不當,皮損常破爛、滲液甚至繼發(fā)感染,使病程延長。在移居另一地方后,由于所謂“水土不服”而發(fā)生的皮疹,其中大部分就是蟲咬皮炎。
治療以止癢、消炎等對癥處理為主。嚴重的蜈蚣、蝎子和蜂螫傷必須在醫(yī)生指導下用1%鹽酸吐根堿在患處皮下注射,可迅速止痛。全身中毒癥狀嚴重者應早期及時搶救。蜂刺螫后,應首先檢查和拔除在皮內的毒刺。如為黃蜂(大馬蜂)螫傷,其毒液為堿性,可涂搽醋酸;若為蜜蜂螫傷或蜈蚣咬傷,其毒汁多為酸性,應立即用肥皂水洗,局部敷用5%碳酸氫鈉(小蘇打)或氨水。亦可外用或內服上海蛇藥或南通季德勝蛇藥片。
此病應首先著重預防,積極找尋和去除害蟲。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投入以除害滅病為中心的zxtf.net.cn/yaoshi/愛國衛(wèi)生運動。針對不同害蟲特點可以進行預防,如在床邊、墻角撒些石灰,可防蜈蚣;水田中放些山茶子或紅藤末,可防螞蟥。滅蚊最根本的方法是排除積水及污水,室內可用各種驅蚊劑。養(yǎng)蜂的人在取蜜之前,應戴面罩及手套。切勿追捕飛行中的蜂,以防激怒而被刺。屋檐下及樹下的黃蜂窩應及時摘除,但切勿在沒有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去戲弄蜂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