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 接 灸 是 將 艾 炷 直 接 放 在 穴位 皮 表 上 施 灸 的 一 種 方 法 。 古 代 還 稱明 灸 、 著 肉 灸 。 施 用 時 , 可 先 在 皮 膚上 粘 上 涂 少 許 凡 士 林 或 大 蒜 汁 等 物 ,上 置 艾 炷 , 以 防 止 其 滑 動 或 傾 倒 。 直接 灸 又 因 其 對 皮 膚 刺 激 程 度 的 不 同 ,而 有 無 瘢 痕 灸 和 瘢 痕 灸 之 分 。
-----------無 瘢 痕 灸
無 瘢 痕 灸 : 又 稱 非 化 膿 灸 。
操 作 方 法 : 多 用 中 、 小 艾 炷。 將 艾 炷 置 于 選 定 的 穴 位 上 。 如 為 中等 艾 炷 , 待 燒 至 患 者 稍 覺 燙 時 , 即 用鑷 子 夾 去 , 另 換 一 壯 ; 如 用 小 艾 炷 灸, 至 病 人 有 溫 熱 感 時 , 不 等 艾 火 燒 至皮 膚 即 用 壓 舌 板 或 特 制 竹 片 將 其 壓 滅, 再 在 其 上 安 一 艾 炷 , 繼 續(xù) 按 上 法 施灸 。 對 某 些 病 程 長 和 癥 情 頑 固 者 , 亦可 在 病 人 感 到 灼 熱 后 , 繼 續(xù) 灸 3 ~ 5 秒 鐘。 此 時 施 灸 部 位 皮 膚 可 出 現(xiàn) 一 塊 較 艾炷 略 大 一 點 之 紅 暈 , 隔 1 ~ 2 小 時后 可 出 現(xiàn) 水 泡 , 不 須 挑 破 , 禁 止 抓 搔, 令 其 自 然 吸 收 , 不 遺 留 瘢 痕 。
適 應 證 : 哮 喘 、 眩 暈 、 慢 性腹 瀉 、 皮 膚
疣 等 病 癥 。
-----------瘢 痕 灸
瘢 痕 灸 : 又 稱 化 膿 灸 。 此 法在 古 代 頗 為 流 行 。
操 作 : 擺 正 適 宜 的 體 位 , 用龍 膽 紫 藥 水 標 記 所 選 之 穴 區(qū) 。 將 適 當之 艾 炷 ( 多 用 小 艾 炷 ) 置 于 其 上, 點 燃 后 直 至 艾 炷 全 部 燒 盡 , 艾 火 自熄 , 用 紗 布 蘸 蒸 餾 水 輕 輕 拭 凈 艾 灰 。再 涂 以 蒜 汁 , 接 著 灸 第 二 壯 。 在 施 灸過 程 中 , 如 病 人 感 到 灼 痛 , 可 在 穴 位四 周 用 手 輕 輕 拍 打 , 以 緩 解 疼 痛 。 灸完 規(guī) 定 的 壯 數(shù) , 可 在 該 穴 區(qū) 貼 上 淡 膏藥 , 囑 病 人 多 吃 羊 肉 之 類 發(fā) 物 。 一 般在 1 周 左 右 化 膿 , 化 膿 時 每 天 換 膏 藥 1 次 ,灸 瘡 約 一 個 半 月 愈 合 , 留 永 久 性 瘢 痕。 對 懼 痛 患 者 , 可 先 在 穴 區(qū) 注 入 2% 普 魯卡 因 注 射 液 1 毫 升 作 局 部 麻 醉 后 再 施 灸, 或 涂 以 中 藥 局 麻 液 。 中 藥 局 麻 液 配制 法 為 : 川 烏 、 細 辛 、 花 椒 各 30 克 ,蟾 酥 1.8 克 。 用 75% 酒 精 300 毫 升 浸 泡 24 小 時。 使 用 時 , 取 棕 紅 色 上 清 液 , 以 消 毒棉 球 蘸 后 涂 于 施 灸 穴 位 , 1 ~ 5 分 鐘之 后 可 達 到 局 部 麻 醉 。
適 應 癥 : 預 防 及 治 療 哮 喘 、慢 性 支 氣 管 炎 、 預 防 中 風 、 治 療 癲 癇、 潰 瘍 病 、 瘰 疬 、 痞 塊 等 。
-----------艾 火 自熄 , 用 紗 布 蘸 蒸 餾 水 輕 輕 拭 凈 艾 灰
<扁
鵲心書>里用
鵝毛的,這個要講究嗎?
-----------沒看過扁鵲心術(shù),可否介紹幾個觀點,學習一下
-----------直接灸本為灸法之始,近代灸法皆由此演變而來,惜乎己鮮有用者。樓主發(fā)心介紹,推廣其法,真乃仁人,可敬可贊。
-----------瘢痕灸在一個半月的愈合期間是否還要繼續(xù)灸,望樓主賜教。
-----------當然要繼續(xù)灸,時間長了就會發(fā)現(xiàn),就是第一次難以愈合,以后隨著脾陽的復蘇,愈合速度會越來越快
-----------請問小蟲版主,您前后灸了有多少壯了?還望有時間將您的施灸感受寫出來共享一下。謝謝
-----------灸多少狀記不清了,以前發(fā)的蠻多的,感覺灸法是對付三陰病的最徹底的方法,尤其是慢性病,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