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升降,無以生長化收藏,非出入,無以生長壯老已。就自然規(guī)律而言,一年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人合一,人同天地萬物造化一樣,也是由生到長,由壯到老這樣一種必然的客觀規(guī)律。老年
癡呆一證,是伴隨著人到老年機體由盛漸衰的必然表象。當人進入50歲后,機體各臟器都會出現(xiàn)一系列的衰弱現(xiàn)象,削弱了機體對內外環(huán)境各種致病因素的防衛(wèi)功能。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素問上古天真論曰:男子五八,腎氣衰,發(fā)墜齒槁;六八,陽氣衰竭于上,面焦,發(fā)鬢頒白;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八八,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則齒發(fā)去。今五臟皆衰,筋骨解墜, 天癸盡矣,故發(fā)鬢白,身體重步行不正,而無子耳。由于機體進行性退化,逐漸形成一種因虛致病,因病更虛的不良后果。
一.腎的生理機能與腦髓的關系:
腎為先天之本,性命之根,早在素問六節(jié)藏象論中就有: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和素問上古天真論曰: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等記載.。腎的主要功能是藏精,精屬陰,精能化氣,氣為陽,陽氣陰精合為水火。故腎又主水火二宅,主宰人體五臟六腑生理的氣化功能。腎精充沛,則有傳宗接代生育的機能。正如靈樞決氣篇曰:兩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即由此而產生探討腎與腦髓的關系,靈樞經(jīng)脈篇說:“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所以清代名醫(yī)王清任在其醫(yī)林改錯中指出:人的靈機記心全在于腦者,是有其理論根據(jù)的。所謂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即是說五臟六腑所吸取得水谷之精除營養(yǎng)自身臟腑外,其余部分精汁經(jīng)腎化而為髓,由
脊髓上注于腦,成為腦髓;髓海充盈,則元神充沛,思維敏捷,記憶力增強,髓海不足,則腦轉
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記憶力低下,反應呆鈍。腎又藏志主智;腎精足,有志向,有智慧;腎精虧,則志氣衰,
腎氣虛則智不足。故歷代醫(yī)家特別重視對于腎的保養(yǎng)與調治。尤其明代著名醫(yī)家張景岳對腎中之精論述的淋漓盡致。他說:“腎的藏精之所,叫做命門,精藏于此,是為陰中之水,氣化于此,是為陰中之火;命門居兩腎之間而兼具水火,為性命之本,故欲治真陰,當治命門;命門之火,謂之元氣,命門之水,謂之元精.所以他又強調說:“五臟者主藏精者也,不可傷,傷則失守而陰虛,陰虛則無氣,無氣則死矣”。
二.神志失聰與痰瘀的關系
百病皆由痰作崇,怪病因痰,痰生怪病。歷代醫(yī)家對痰的論述頗多,上述老年呆鈍與腦髓空虛有關,究其本源又與腎衰有關,腎精足,髓海盈,則元神充沛,思維敏捷,記憶力增強;腎氣衰,則氣化無力,腎上連肺,故將兩臟。子病及母,必然影響肺氣的敷布與通調。肺主一身之氣,人身的精血津液靠肺氣的推動而運行,肺氣既虛,無力推動精血津液的運行,則津聚而為痰,血停而成瘀,痰瘀雖為病理產物,反過來又成為致病的重要因素。 痰瘀上注,盤踞腦府,痹阻腦脈,則元神失司,就會出現(xiàn)顏表淡漠,神情呆鈍,寡言少語,甚至導致動作遲緩,步履艱難。痰隨氣升降,走竄經(jīng)絡,
流注臟腑,無處不有,痰儲于肺,肺失宣降而咳喘,迷于
心包,可見胸悶
心悸,
神昏癲狂,停于胃,心悸,痞滿,嘔惡,痰流于腋下,則發(fā)生
瘰疬,流滯于經(jīng)絡,可致肢麻或偏癱,逆于腦則頭目暈眩,甚或呆鈍.凡百藥不效或難頑怪病,皆從痰治,無不奏效。
但治痰之法,金匱有: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因痰水同源,皆為陰邪,寒則凝涸,溫則消而去之,由此悟出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氣,所以說見痰休治痰,氣順則痰消,治痰必活血,活血痰自卻。
余臨證四十多年來對于老年癡呆證慣用自擬:腎氣化痰活血經(jīng)驗方治療,屢試有效。方中
熟地.
當歸.
白芍.
何首烏.
枸杞.滋補肝腎精血。赤勺.
桃仁.
紅花.
川芎.活血行瘀。
桔梗,
杏仁,
茯苓,
半夏,
菖蒲化痰利濕,氣虛甚者,加
黃芪,寒甚者入
附子,加減出入,每獲良效。
-----------濕,痰,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