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茱萸1升
黨參3兩 生
姜6兩
大棗12枚
食后欲嘔,屬陽明也,
吳茱萸湯主之;
吐利,四肢厥冷,煩躁欲死,屬少陰也,吳茱萸湯主之;
干嘔,吐涎沫,巔頂痛,屬厥陰也,吳茱萸湯主之。
吳茱萸湯即治陽明癥的食后欲嘔,又治少陰癥的吐利,四肢厥冷,煩躁欲死,還治厥陰證的干嘔,吐涎沫,巔頂痛,在臨床中恐怕很多人難以辨證。那吳茱萸這味君藥究竟起何作用呢?
我認(rèn)為吳茱萸起到溫胃、暖肝升木、健脾陽的作用。
胃寒,
胃氣上逆,故食后欲嘔,吳茱萸溫胃;
土克水,腎水寒,反侮土,至中氣不足,故虛陽浮漂,煩躁欲死。脾主四肢,脾主運(yùn)化,脾陽不足,故四肢厥冷,吐利。吳茱萸健脾溫胃。
木郁克土,中氣不足,涎為脾之液,脾陽不足,故流涎。脾陷胃逆,濁氣上沖,故干嘔、
頭痛,吳茱萸疏肝健脾降胃逆;
無論陽明、少陰、厥陰,均有嘔或吐,即胃寒上逆。若脾陽盛,何有胃寒上逆?另外,木郁一般會(huì)伴有肝燥、血虛。故黨參補(bǔ)中生津;大棗補(bǔ)血補(bǔ)中;
生姜降逆驅(qū)寒,且用其辛散作用破大棗之壅滯。
以上為個(gè)人拙見,不足為據(jù),請諸君自行取舍,并歡迎批評指正。
順便再曬曬我養(yǎng)的2只小鳥。
-----------
附件: 你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hào)?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