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開悟破三關——雍正皇帝的開悟因緣
吳立民
雍正皇帝胤禎(1678-1735)是清兵入關定鼎中原后的第三代皇帝。后世圍繞其繼位、暴死等事件傳說甚多,多謬不實。其為政方略遭人議處亦多,但他在位十三年(1722-1735),勤于政務,任用賢才,勵精圖治,在文治武功方面,都不愧一代英主之名。史稱“康乾盛世”,實不離雍正承前啟后的功用。
雍正還是一位很有學問的皇帝,曾從師于著名學者閻若琚、張英、顧八代、徐元夢等人,不僅通曉《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而且善詩詞、書畫,有相當深厚的漢文化素養(yǎng),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雍正喜讀內典,深通fo理,尤其對中國fo教代表性宗派禪宗,更是深得法要,別有慧解。他曾師從高僧,直探心源,亦曾升堂說法,開導辟迷;并以帝王之尊,親自編選《御選語錄》,刊示天下。其禪論戛戛獨造、在在中的,遠非泛泛涉獵者所能企及。歷代帝王中,信fo崇fo之“fo心天子”不在少數,但像雍正這樣在fo理上卓然成家者實屬罕見。
清朝皇室與fo教因緣頗深。清世祖順治在他短暫的一生中,與fo教禪宗結下了不解之緣。他曾召禪僧憨璞性聰、玉琳通琇、木陳道忞等到內宮探討fo法、談論禪理。他自稱“癡道人”,凡請禪師說戒之類的御札,都自稱“弟子某某”,與宗門耆舊相見,不令稱臣致拜,從容咨訪,握手溫顏,情逾師友。
清圣祖康熙在位期間,曾多次巡游江南,幾乎每次都參禮fo寺,延見禪僧,賜額題辭!蹲诮y(tǒng)編年》一書即受康熙之命而撰。康熙皇帝尤其尊奉藏傳fo教,對達賴、班禪、章嘉等活fo多有敕封賞賜。二世章嘉阿旺洛桑卻丹更是以國師之尊,出入皇宮,奔走邊關,極得康熙寵幸。
章嘉活fo轉世系統(tǒng),是清代四大活fo轉世系統(tǒng)之一。一世章嘉扎巴俄色,青海紅崖子溝張家村人,所以由他開始的轉世活fo系統(tǒng)稱張家活fo,康熙帝時,以“張家”二字不雅,改為章嘉。二世章嘉曾從五世達賴喇嘛學習,1693年被康熙帝封為呼圖克圖?滴醯蹞魯矢翣柌扛翣柕ぶ螅诙鄠愓偌晒鸥髯逋豕珪,建匯宗寺,封他為“灌頂普善廣慈大國師”,主持匯宗寺,掌管內蒙古地區(qū)fo教事務。
因章嘉國師經常出入內廷,與諸王子關系亦密切,而與其最投緣的是四王子雍親王,即后來的雍正皇帝。
據雍正自述,他少年時即喜讀內典,年輕時曾雇人代替自己出家,同時與僧侶來往密切。在讀書時,將自己喜歡的文章編輯成《悅心集》,里面所選多為看透世事、任情放達的文章。如《醒世歌》曰:“南來北往走西東,看得浮生總是空。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杳杳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來來往往有何功!田也空,地也空,換了多少主人翁。金也空,銀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妻也空,子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
但早期雍正“惟慕有為fo事,”而對無跡可求的禪宗,因無實際體證,故未能窺其端緒,且每每非之。在結識章嘉活fo后,雍正與其“時接茶話者十余載,得其善巧方便,因知究竟此如!毕藢ΧU宗的偏見。因藩邸與柏林寺相距不遠,雍正與柏林寺禪僧亦有接觸?滴跏荒辏1712)春,雍正到柏林寺,遇妙智禪師,相談甚洽,遂產生隨僧眾坐禪的想法。
正月二十日,與數十僧一起打七,僅二枝香功夫。次日晚又隨坐,至三枝香時,洞達本來。主持禪七的是當時名望很高的迦陵性音禪師。在打七之前,雍正與其問難甚久,但未能起一疑情,所以甚感失望。而此時迦陵性音踴躍贊嘆,謂雍正已徹元微,籠統(tǒng)首肯。雍正自己當時自以為了歇,而數日后又覺不甚灑脫,又去叩問章嘉國師。章嘉回答:“若王所見,如針破紙窗,從隙窺天,雖云見天,然天體廣大,針隙中之見,可謂偏見乎?fo法無邊,當勉進步!薄搬樝陡Q天”是形象說法,實指初步破參,即參禪者初登解脫之門,悟此七盡之軀,四大和合而成,無有實我。
聽了章嘉的開示,雍正復于是年二月十一日隨眾結七于集云堂。至十四日,正經行時,忽出一身透汗,命根立斷,桶底脫落,自覺與fo祖眾生同一鼻孔出氣。乃復問證章嘉。章嘉云:“王今見處,雖進一步,譬猶出庭院中觀天矣。然天體無盡,究未悉見,法體無量,當更加勇猛精進!薄巴ピ河^天”指涉過重關。重關又稱前后際斷,指悟得山河大地,十方虛空,無非空華幻影。
雍正亦曾垂詢迦陵性音,并將章嘉的開示告之性音,豈料大禪師竟然不解其意,訕訕地說:“此不過喇嘛教回途工夫之論,更有何事?”雍正認為章嘉所說真實可信,而對性音之語不以為然。
雍正諦信章嘉之垂示,為直達究竟而精進提撕,至次年(康熙五十二年)正月二十一日,復堂中靜坐,無意中踏末后一關,“達三身四智合一之理,物我一如本空之道”。境智融通,色空無礙,獲大自在。雍正再去叩問章嘉,國師望見即曰:“王得大自在矣!庇赫纳髿g喜,慶快平生。在《歷代禪師后集后序》中,雍正追述了自己的參究因緣,對已故世的章嘉深懷感念,“章嘉呼圖克圖國師喇嘛,實為朕證明恩師也!
摘自《禪宗宗派源流》
-----------雍正皇帝是在經行時破關的,
愚者介紹的經行,好像感興趣的不多啊
這可都是真正的精華啊
-----------阿彌陀fo,南無觀世音菩薩。
-----------雍正崇尚的是道教,最后死于丹藥。
-----------開悟后的雍正很喜歡一個和尚,但是看他滿腹經綸,論辯得體,就是沒有開悟,著急地很,于是圣旨一下,逼迫他要在7天內開悟,否則就殺頭。那個和尚嚇壞了,生死事大啊。天天想夜夜參,終于在第六天開悟了,這才免了殺頭的危險。
雍正這個禪師,比南泉就更厲害了,南泉不過是斬
貓來逼拶東堂西堂下個轉語。雍正是直接把貓拎起來,握著菜刀問它:“快,給我下句轉語!
嗚呼,殺人劍,活人刀,手到擒來也。
-----------本老師弟,禪門法將,云門宗一代宗師fo源禪師弟子---馮學成居士:
在講信心銘的時候,就提到要回到唐宋祖師的路數上去,以唐宋祖師為師。因為畢竟經過了一百多年fo教的斷代,嚴格來說,明清到現(xiàn)在這兩三百年,中國漢地fo教極其衰微,“師家乏人”啊。只是到了明朝后期的萬歷年間,乃至順治年間,才有“明末四大高僧”。清代初期的那一批,如玉琳國師等,到了雍正皇帝,稱之為邪知邪見,不承認他們。滿清皇帝大封“呼圖克圖”,提高了藏蒙喇嘛的地位,漢地僧人的地位一落千丈,當時達賴班禪的地位相當于藩王的級別,這些喇嘛的地位比蒙古王公的地位還要高,庫侖活fo、章嘉呼圖克圖也是一樣的,畢竟在內蒙古只有一個章嘉活fo,在外蒙古只有是一個庫侖活fo,但是王公數以百計,你想想誰的地位高?漢族的僧人算什么呢?更算不得什么了。封了一個玉琳通琇禪師,漢人自己給自己臉上貼金,玉琳是國師,很得意。(注:玉琳初稱大覺禪師,繼遣使加封大覺普濟禪師,后又加封為大覺普濟能仁國師,通稱為玉琳國師,是清代漢族fo教中享有國師尊號的唯一僧人。)另外,還有木陳道忞,也是順治皇帝封的,皇帝接見了他,封了一個禪師,就被認為是國師。到了雍正皇帝的時候,一巴掌全給打倒,說他們統(tǒng)統(tǒng)沒有見道,并對江南的禪僧們說:“你們這一批人到北京城來,朕要與你們‘本份’相見,如果能說得過我,我就承認你們,如果說不過我,就要重新學,別在外面招搖蒙混。”雍正皇帝這一招太利害了,漢地僧人誰會上北京去找皇帝理論禪法呀?雍正皇帝的這一道圣旨,把整個漢地叢林的威風一巴掌就壓下去了。雍正皇帝編過《御選語錄》,寫過他破參的自我介紹,他是在章嘉活fo加持下開悟的,因此真正地嘗到了頓悟的滋味,不然,差點被漢地的僧人所忽悠了。雍正皇帝這樣一道圣旨,這個漢地的fo教就完了,兩相比較,一高一低,喇嘛們的身份高了,漢僧的身份低下去了,這一低就是二百多年。就是一個縣官的權力也是很大的,更何況皇帝呢。
年齡大了,歲數不饒人,憑記憶找點東西真不容易,耗費了老夫一個甲子的功力,
希望見到的朋友了解一下真正的fo法,真正的禪宗,不要上了邪門歪道的當!
-----------許多真正的大修行人,真善知識,都說 清世宗雍正皇帝是大權示現(xiàn)的菩薩,乘愿再來。
與fo學報館書(節(jié)錄)【印光大師文鈔(增廣正編卷第一)】
…… 及至大清啟運.崇重尤隆。林泉隱逸.多蒙禮敬。如玉林.憨璞.木陳等。世祖遂仰遵fo制.大開方便。罷除試僧.令其隨意出家。因傳皇戒.制護戒牒.從茲永免度牒矣。fo法之衰.實基于此。在當時高人林立.似乎有益。而世宗以大權乘愿.建中立極。其發(fā)揮fo祖慧命之言論.精深宏博。入藏流通者不必言。外有御制揀魔辨異錄.八卷四冊.系吾友子任氏.乞食京師.于書肆中得之.送于楊仁山.令寄東洋.附于新印大藏之內。想其書已出.好古探奇之士.試一讀之。不但于性命有益.而學識文章.當頓高十倍矣。嗚呼盛哉。世宗實為法流震旦.皇帝中之絕無而僅有者.其君如此.則宰官僧侶.概可知矣。迨至高廟以后.哲人日希.愚夫日多。加以頻經兵燹.則鄙敗無賴之徒.多皆混入法門。自既不知fo法.何能教徒修行。從茲日趨日下.一代不如一代。 ……..
復永嘉某居士昆季書【印光大師文鈔(增廣正編卷第一)】
…….. 凈土決疑論.系民國三年狄楚青居士以端甫回籍.十三期報料不足.令作一二篇以助熱鬧耳。后竟以主持無人.遂停版不出。此論文雖鄙菲.而於斷疑生信.不無少補。至於永明料簡訓釋處.須仔
細參詳。若不如是信向.便成虛文。此(不慧)數十年痛心疾首者.於此以發(fā)揮之。萬不可以今人所說為的.致孤負永明大慈悲心也。
……….. 揀魔辨異錄文理高深.禪教融貫。系雍正十一年夏初始著.至十三年方畢.未及刊板.龍馭賓天.迨后刊時.以草書替字.鈔者不察.便許多直作本字.而錯訛便不勝其多。使世宗在世.斷斷不至如此耳。今春細校兩次.俾還本來面目。倘后因緣果就.當不負世宗一番至意矣。善導和尚系彌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其宏闡凈土.不尚玄妙.唯在真切平實處.教人修持。至於所示專雜二修.其利無窮。專修謂身業(yè)專禮.(凡圍繞及一切處身不放逸皆是、)口業(yè)專稱.(凡誦經咒、能志心回向、亦可名專稱、)意業(yè)專念。如是則往生西方.萬不漏一。雜修謂兼修種種法門.回向往生。以心不純一.故難得益.則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往生者。 …………….
-----------復周群錚居士書一【印光大師文鈔(增廣正編卷第二)】
蕅益生於明末.沒於清初。一生弘法.皆在南方.未曾一到北地。兼以順治初年.南方多未歸服。故大師於崇禎升遐.明圖版蕩之后。凡所著述.但書歲次.不書國號及年號耳。及至福建寧波.各處歸順之后.不一二年.即入涅盤。而臺宗有仿之者.於康熙時著述.亦不書國號年號.可謂誣蔑蕅益與國家耳。其不善學.有如此者。南方學者.多宗臺教。北方學者.多宗賢首.慈恩。彼既不相習.故其流通也少。世宗雖倡刻大藏.其年初夏.即已賓天。其清藏中.所入所出.容有世宗裁奪者。實多半由當時所派之親王.總理刻藏首領大和尚主持。又刻藏預事之僧.盡屬賢首慈恩臨濟宗人。臺宗只一人.而且尚屬校閱無權之人。蕅益著述.所入唯相宗八要.釋大乘止觀法門二種。余者北方所無.將何由而附入乎。此系雍正末乾隆初年事。至乾隆末年.蕅益著述.京中尚無多少。徹悟老人.見閱藏知津.即欲刻板。擬再得一部.即不須另寫.庶省心力。因遍詢各剎.止得一部。凡大師流通到京之著述.徹悟.及徹悟之門人.皆為刻板。亦有一二十種。不知世務之人.一歸之於世宗不取.可謂誣罔世宗。使世宗若全見蕅益著作.斷當具足入藏.一部不遺。須知清藏肇始於世宗。及世宗崩后.高宗繼立。凡刻藏事.皆當時僧俗中之權人主之。高宗亦不過應名而已。何以知之。世宗所著揀魔辨異錄.草稿甫畢.尚未謄清.隨即崩駕。高宗雖令繕寫刻板.亦不暇檢點。由未派一大通家主事.竟致錯訛不勝其多。此其父之手澤.尚且如是.況大藏乎。又世宗於開首著此之時.即頒上諭.內有入藏流通之語。迨后止刻書冊板.竟未入藏。但將此上諭.附於圓明居士語錄之后.將謂世宗亦嫌其習氣而不入乎。此其不入之由.以漢月藏子孫之外護.多屬當權之人.故不敢提倡耳。若言習氣.蕅益可謂絕無。而一般瞎眼禪和.謂為徒有文字.未得大悟.貢高我慢。此等人乃仰面唾天.何得據以評論耶。至於毀世宗者.亦與毀蕅益者知見相同。皆道聽途說.隨聲附和之流輩耳。
-----------清世宗御制普陀法雨寺碑文跋(乙卯年代趙希伊作)【印光大師文鈔(增廣正編卷第三)】
清世宗憲皇帝.夙植德本.乘顯再來。深入經藏.直達禪源。宗說皆通.悟證鄰極。秉靈山泗水之薪傳.闡即心即fo之妙道。自法流震旦.二千年來.於皇帝中.最為第一。若非久證法身.現(xiàn)茲末世.即俗明真.廣度含識者.其能如是也耶。fo法普利眾生.大士隨機赴感。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非大智慧.莫能形容。清世宗以時雨潤物之義.極力發(fā)揮?芍^妙契fo心.罕譬而喻矣。予昔贊浙江通志.見此碑文.不勝欽佩。定海廳志.亦復具載。今春來禮大士.見碑前供一玉fo.而為龕所蔽.無由觀光。以玉fo來儀時.權供碑前。后以建殿無地.遂致常住。查之山志.復失此板.悵何如之。因秉燭恭錄。乃祈寺主.刻於木榜.懸之亭內。又補刻志板.各述緣起。庶將來君子.皆得同沾法雨.共證真常云耳。
-----------揀魔辨異錄重刻序【印光大師文鈔(增廣正編卷第三)】
學道之人.居心立行.必須質直中正.不可有絲毫偏私委曲之相。倘稍有偏曲.則如秤之定盤不準.稱諸物而輕重咸差。如鏡之體質不凈.照諸像而妍媸莫辨。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展磚淆訛.莫之能止。故楞嚴經云.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終始地位.中間永無諸委曲相。書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法藏宿世.固有靈根。即現(xiàn)生之悟與見地.亦非卑淺。但以我慢根深.欲為千古第一高人。特意妄立種種宗旨名相.著五宗原。以企后學推尊于己.竟成魔外知見。使當日直心直行.允執(zhí)厥中。將見密云會下.無人能敵。道風之振.何難超越諸方。惜乎不以實悟實證為事.而預先設法.以為超越一切之計。遂致密云七辟三辟.以正其非。然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果是英烈漢子.自當慚愧懺悔.知非改過.以期實悟實證。則臨濟法脈.如來慧命.豈不直接其傳。何得慢幢高豎.護短飾非。引起其徒宏忍等.更加狂妄。逞己臆見.著五宗救。挽正作邪.以邪為正。謗法謗僧.自誤誤人。較之法藏.更深十倍。
盲引盲眾.相牽入火。噫?砂б菜。藏忍平生.刻意文飾。致令門庭甚盛.士大夫多為外護。故彼父子之語錄。并五宗原.五宗救之僻謬邪說.悉皆續(xù)入大藏。至雍正十一年.世宗欲選語錄。遍閱彼等著作.知其意見僻謬.必至瞎人正眼。著令盡毀其板。又敕天下叢林.凡有此書及板.盡行毀除。倘有私藏者.發(fā)覺以違律論。又恐或有深受其毒.莫能盡吐。因將五宗救中狂悖甚者.摘錄八十余條.逐條駁正。令續(xù)入大藏.以企開人正眼.報fo祖恩。但以萬幾無暇。至十三年春.方始脫稿。未及謄清.龍馭上賓。高宗繼立.方始刊板。只因未委通人.凡草書替代之字.許多竟作本字。如以謂作為。多至百余。世宗所刻書冊經板.悉皆校對精嚴。唯此一書.錯訛甚多。故知的系賓天之后所刻。又雍正十三年春.開工刊大藏板。此書上諭.命入藏流通。而竟未入者.以高宗御極未久.殫精政治.無暇提倡。其余緇素.以法藏徒黨甚盛?制湟唤浱岢蛑抡械湥蚪灾弥徽摚怨饰慈。書冊殿板.存於大內。除皇帝有勒.無由刷印.因茲不傳于世。然此法寶.必有神物守護。令其久秘復出.得廣流通。其因緣具于石印序中。茲擬重刻木板.因息心校閱.俾還世宗本來面目。應季中居士.愿任刻資。遂序其顛末.以告來哲。夫欲了生死.必須實證。若唯悟而未證.則煩惑尚在.大須努力。倘能兢兢業(yè)業(yè).歷緣鍛煉。則覺照存心.冥符圣智。人我是非之凡情.無由而起。若不加覺照.依舊凡情熾然。功行愈高.情見愈重。由悟入迷.在所難免。如人睡惺不起.久復睡著。古人謂大事已明.如喪考妣。正以煩惑未斷.或恐復迷。須知斷惑之人.便無凡情。既無凡情.何有生死。大悟之人.其悟縱與fo同.其惑猶未斷除。必須念念覺照.庶免凡情用事。藏忍父子.雖則悟處高深。只因我慢過甚.全體埋沒于人我情見之中.而猶欲為續(xù)fo慧命之第一高人。以致一錯永錯.而莫之能反。盡其智力.只做得個平侍者之身分?刹话г铡H鐏砩钪┦辣娚疅┗箅y斷。特開一信愿念fo.求生凈土法門。令其于臨終時.蒙fo接引.往生西方。既得往生.則超凡入圣.了生脫死。承侍彌陀.追隨海眾。從茲圓破無明.徹證自心。直至成fo而后已。使藏忍知此.當即上品往生.證無生忍。普現(xiàn)色身.廣度群迷。又何至妝點文飾.欲得超師越祖之虛名.企其流芳百世。一經明眼人看破.竟落得個邪魔外道之實號.而遺臭萬年。嗚呼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