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桃 肉(《開寶本草》)
胡桃肉為胡桃科植物胡桃果實的
桃仁。我國廣泛栽培,主產(chǎn)于華北、西北、東北地區(qū)。原植物喜涼爽干燥氣候,耐干旱,耐寒冷,懼濕熱、澇及鹽堿,生于山地及丘陵地帶。味甘,性溫。歸腎、肺、大腸經(jīng)。功效補腎、溫肺、潤腸。臨床用名有胡桃肉、炒胡桃肉。
【本草匯言】
《本草拾遺》:味甘,平,無毒,食之令人肥健,潤膚,黑發(fā),去野雞病。燒令煙盡,研為泥和
胡粉,拔
白發(fā),以內(nèi)孔中,其毛皆黑。
《日華子本草》:潤肌肉,益發(fā),食酸齒 ,細(xì)嚼解之。
《開寶本草》:味甘,平,無毒。食之令人肥健,潤肌,黑發(fā)。
《本草圖經(jīng)》:治損傷、石淋,同破
故紙蜜丸服,補下焦。
《本草衍義》:有人患酒札風(fēng),鼻上赤,將
橘子核微炒為末,每用一錢匕,研胡桃肉一個,同以溫酒調(diào)服,以知為度。
《本草衍義補遺》:屬土而有火,性熱!侗静荨费云淦,是無熱也。下文云,能脫人眉、動風(fēng),非熱何傷肺乎?《衍義》云:過夏至不堪食。又其肉煮漿粥,下石淋,良。
《本草綱目》:三焦者,元氣之別使。命門者,三焦之本原。蓋一原一委也。命門指所居之府而名,為藏精系胞之物。三焦指分治上部而名,為出納腐熟上司。蓋一以體名,一以用名。其體非脂非肉,白膜裹之,在七節(jié)之旁,兩腎之間。二系著脊,下通二腎,上通心肺,貫屬于腦,為生命之源,相火之主,精氣之府。人物皆有之,生人生病,皆由此出!鹅`樞•本臟論》已著其厚薄緩結(jié)之狀。而扁
鵲《難經(jīng)》不知原委體用之分,以右腎為命門,謂三焦有名無狀。而高陽生偽 《脈訣》,承其謬說,以誤后人。至朱肱《南陽活人書》,陳言《三因方論》戴起宗《脈訣刊誤》,始著說辟之,而知之者尚鮮。
胡桃仁頗類其狀,而外皮水汁皆青黑。故能入北方,通命門,利三焦,益氣養(yǎng)血,與
補骨脂同為補下焦命門之藥。夫命門氣與腎通,藏精血而惡燥。若腎、命不燥,精氣內(nèi)充,則飲食自健,肌膚光澤,腸腑潤而
血脈通。此胡桃佐補藥,有令人肥健能食,潤肌黑發(fā)固精,治燥調(diào)血之功能。命門既通則三焦利,故上通于肺而虛寒喘嗽者宜之,下通于腎而腰腳虛痛者宜之。內(nèi)而心腹諸痛可止,外而瘡腫之毒可散矣。洪邁《夷堅志》止言胡桃治痰嗽能斂肺,蓋不知其為命門三焦之藥也。
油胡桃有毒,傷人咽肺,而瘡科取之,用其毒也。胡桃制銅,此又物理之不可曉者。洪邁云:邁有痰疾,因晚對,上遣使諭令以胡桃肉三顆,生
姜三片,臥時嚼服,即飲湯兩、三呷,又再嚼桃、姜如前數(shù),即靜臥,必愈。邁還玉堂,如旨服之,及旦而痰消嗽止。又溧陽洪輯幼子,病痰喘,凡五晝夜不乳食,醫(yī)以危告。其妻夜夢觀音授方,令服
人參胡桃湯。輯急取新羅人參少許,胡桃肉一枚,煎湯一
蜆殼許,灌之,喘即定。明日以湯剝?nèi)ズ移び弥,喘?fù)作,仍連皮用,信宿而廖,此方不載書冊,蓋人參定喘,胡桃連皮能斂肺故也。
胡桃仁味甘氣熱,皮澀肉潤。孫真人言其冷滑,誤矣。近世醫(yī)方用治痰
氣喘嗽、醋心及癘風(fēng)諸病,而酒家往往醉后嗜之。則食多吐水、吐食、脫眉,及酒同食咯血之說,亦未必盡然也。但胡桃性熱,能入腎肺,唯虛寒者宜之。而痰火積熱者,不宜多食耳。
補氣養(yǎng)血,潤燥化痰,益命門,利三焦,溫肺潤腸,治虛寒喘嗽,腰腳重痛,心腹疝痛,血痢腸風(fēng),散腫毒,發(fā)痘瘡,制銅毒。
《本草經(jīng)疏》:胡桃稟火土之氣以生!侗窘(jīng)》雖云甘平,然其氣多熱而性潤,益血脈,補命門之藥也。血不充,則消瘦、肌膚不澤、及須發(fā)易白,益血故令人肥健,潤肌,黑須發(fā)也。多食利小便者,以其能入腎固精,令水竅常通也,傅
瘰疬者,甘熱能解毒散結(jié)。去五
痔,取其潤腸除濕之功也。能脫人眉者,熱極則生風(fēng),風(fēng)甚則萬物搖落之象也。
青皮性澀,故能染髭。
簡誤:胡桃,前人多言其有害不可食。孫思邈云:多食動痰飲,令人惡心吐水。蘇頌云:性熱不可多食。馬志云:多食動風(fēng),脫人眉。同酒食,多令人咯血。汪穎曰:多食生痰動腎火。然而近世醫(yī)方用治痰氣喘嗽,和傷,補命門,潤血脈、大腸,及癘風(fēng)諸病,而酒家往往以之佐酒,則多食吐水,咯血,脫眉,動火之說,亦未盡然也。但性本熱,惟虛寒者宜之。如肺家有痰熱,命門火熾,陰虛吐衄等證,皆不得施。
《本草蒙筌》:味甘,氣溫。無毒。頻食健身生發(fā),兼補下元;多食動風(fēng)生痰,且助腎火。燒擂細(xì)末,合
松脂敷瘰疬易瘥;人拔白須,同胡粉納孔中即黑。傷損和醇酒熱服,石淋攙碎米煮嘗。經(jīng)脈堪通,血脈能潤。食酸齒楚,細(xì)嚼立除。
《藥性解》:胡桃,味甘,性平,無毒,入肺、肝、腎三經(jīng)。主通血脈,潤肌膚,補下元。同松脂可敷瘰疬;同熱酒能理撲傷。去衣用,過食動風(fēng)生痰。
按:胡桃入肺,故主肌膚;入肝,故主血脈;散性屬火,能補相火,故亦入腎經(jīng)。火能克金,多食則傷肺,故能動風(fēng)生痰。瀉痢及
感冒風(fēng)寒者忌用。
《本經(jīng)逢原》:補骨脂屬火,能使
心包與命門之火相通。胡桃屬水,潤燥養(yǎng)血,佐補骨脂,有水火相生之妙。胡桃肉類三焦,而外皮水汁皆青黑,故能通命門,助相火。同補骨脂、
杜仲、
青鹽,名
青娥丸,治腎虛
腰痛,以其能補腎也。同人參名應(yīng)夢散,治肺寒喘嗽,以其能斂肺也。同
生姜咀嚼,亦治寒痰喘嗽。若多食動風(fēng),脫人眉毛。詳其同錢細(xì)嚼,即與銅俱化;與
甘蔗同嚼,則蔗渣消融,其消肺爍肝可知。丹方用其瓤燒令黑,和松脂敷瘰疬有效。又以連皮胡桃肉,同
貝母、
全蝎,枚數(shù)相等,蜜丸,治鼠瘺痰核,總?cè)∫酝ㄓ艚Y(jié)也。但肺有痰熱,命門火熾者勿食。其殼燒灰存性治乳
癰,取灰末二錢,酒調(diào)服之,未腫即消,已潰漸斂,但不可以其煙熏衣,衣即易毀。青胡桃皮,涂髭發(fā)皆黑。
《本草求真》:[批]溫補命門,澀精固氣。
胡桃專入命門,兼入肺、大腸。味甘氣熱,皮澀、肉潤、汁黑。諸書皆言能通命火,助相火,利三焦,溫肺潤腸,補氣養(yǎng)血,斂氣定喘,澀精固腎,與補骨脂一水一火,大補下焦,有同氣相生之妙。韓 曰:
破故紙屬火,能使心包之火相通。胡桃屬水,主潤血養(yǎng)血,血屬陰惡燥,故油以潤之,佐破故紙有水火相生之妙。故古有云,
黃柏無
知母,破故紙無胡桃,猶水母之無蝦也。時珍曰:命門氣與腎通,藏精血而惡燥,若腎命不燥,精氣內(nèi)充,則飲食自健,肌膚光澤,腸膚潤而血脈通,此胡桃佐補藥,有令人肥健能食,潤肌黑發(fā),固精治燥調(diào)血之功也。命門既通,則三焦利,故上通于肺,而虛寒喘嗽者宜之;下通于腎,則腰腳虛痛者宜之;內(nèi)而心腹諸痛可止;外而瘡腫之毒可散矣。洪氏《夷堅志》止言胡桃治痰嗽,能斂肺,蓋不知其為命門三焦之藥也。若使多食,則能動風(fēng)脫人眉毛。志曰:多食動風(fēng)脫人眉。穎曰:多食生痰,動腎火。同錢細(xì)嚼,則即與銅俱化。與甘蔗同嚼,則蔗渣消融。蓋因味甘則三焦可利,汁黑則能入腎通命,皮澀則氣可斂而喘可定,肉潤則肺得滋而腸可補,氣熱則食不敢多而有動風(fēng)脫毛、火爍消融化銅之弊耳。是以瘡腫鼠瘺痰核,取其用能通郁解結(jié)。惟肺有熱痰,暨命門火熾者切忌。時珍曰:胡桃性熱,能入腎肺,惟虛寒者宜之,而痰火積熱者不宜多食耳。
《得配本草》:甘,溫。肉潤皮澀。入足少陰經(jīng)。補命門,利三焦,溫肺潤腸。治虛寒喘嗽
,腰腳重痛,心腹疝痛,止血痢,發(fā)痘瘡。
得全蝎燒研,酒服,治便毒;得溫酒,治損傷;得生姜,治痰嗽;并治食物醋心。得
杏仁,治喘嗽。配破故紙、杜仲、
萆薢為丸,溫酒鹽湯任下,強筋壯骨。
潤燥,去皮用;斂澀,連皮用。食酸齒 楚?,細(xì)嚼胡桃肉即解。肺有痰熱,命門火盛,
泄瀉不已者,禁用。
《本草新編》:胡桃肉,味甘,氣溫,無毒。入腎經(jīng)。潤能生精,澀能止精,更益腎火,兼烏須發(fā),愈石淋。實溫補命門之藥,不必佐之破故紙始愈腰疼。尤善安氣逆,佐人參、
熟地、
山藥、
麥冬、
牛膝之類,定喘實神。世人但知為食物,而不知用人于補劑,其成功更奇也。
胡桃補腎,盡人知之,但多食亦能生蟲,世人不識也。或謂胡桃殺蟲,子反謂生蟲,得無誤耶?夫胡桃殺蟲,乃胡桃之油者也。凡蟲得油即死,故油胡桃殺蟲。若胡桃未油者,烏能殺蟲。古人取胡桃加
硼砂,以治痞瘕者,非取其殺蟲也,乃取其引入于下焦至陰之處耳。若與補藥同施,則不能生蟲,而反得其大益矣。
《本草分經(jīng)》:甘熱。通命門,利三焦,潤腸胃,溫肺補腎,潤燥養(yǎng)血。佐破故紙大補下焦,然能動風(fēng)痰,助腎火。皮,性澀。若連皮用,則斂肺,固腎、澀精;油者有毒,能殺蟲。
殼外青皮,壓油烏須發(fā)。
《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味微甘,氣香,性溫。多含油質(zhì),將油榨出,須臾即變黑色。為滋補肝腎、強健筋骨之要藥,故善治腰疼腿疼,一切筋骨疼痛。為其能補腎,故能固齒牙、烏須發(fā),治
虛勞喘嗽、氣不歸元、下焦虛寒、小便頻數(shù)、女子崩帶諸證。其性又能消堅開瘀,治心腹疼痛、砂淋、石淋、杜塞作疼、腎敗不能漉水、小便不利;蛘`吞銅物,多食亦能消化。又善消瘡疽及皮膚疥癬頭上白禿,又能治瘡毒深入骨髓,軟弱不能步履。
【現(xiàn)代藥理研究】
1.
核桃仁對泌尿系統(tǒng)結(jié)石能促進(jìn)磷酸鹽鎂銨結(jié)石溶解。
2.
核桃仁有鎮(zhèn)咳、解痙作用,對組織胺所致支氣管平滑肌痙攣有拮抗作用。
3. 核桃仁有一定的抗炎、抗過敏作用。
4. 核桃仁可使體重增加,使血清中
白蛋白增加,并影響膽甾醇的體內(nèi)合成、氧化及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