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礬12克,白糖8克,將兩味藥放入瓷器皿內(nèi),置文火上加熱,待其溶化成膏后稍冷即可使用.氣候寒冷時易凝固,須加溫溶化再用.使用時用棉簽蘸藥膏涂于潰瘍面上,每天1至2次.使用此藥后潰瘍處疼痛增劇,口流涎水,一般3-5分鐘即可消失.本方為民間驗方,一次治愈者90%以上,一般不超過4次.
-----------請用過的同志反潰情況,據(jù)實驗證,這樣才能發(fā)揚(yáng)廣大
-----------使用應(yīng)該很安全,
明礬是可以入口的,支持
-----------試過效果,請出來說兩句,本人正患此病
-----------
原帖由 wxy媽媽 于 2008/7/14 09:43 發(fā)表
好貼,我經(jīng)?谇粷.
應(yīng)該考慮虛火上浮,光是涂抹恐怕不成吧。
-----------我以前用過此方,當(dāng)時見效以后還會再犯,根本的問題是虛火大。喝
苦丁、
蓮子心也很管用。
-----------這只是治本。重要的是知道根源,然后指標(biāo)兼治本。
-----------口病根原
口病者,足陽明之不降也。脾主肌肉而竅于口,口唇者,肌肉之
本也!端貑枴氛Z。脾胃同氣,脾主升清而胃主降濁,清升濁降,則唇口
不病,病者,太陰己土之陷而陽明戊土之逆也。陽明逆則甲木不降而
相火上炎,于是唇口疼痛而熱腫,諸病生焉。
脾胃不病,則口中清和而無味。木郁則酸,火郁則苦,金郁則辛,
水郁則咸,自郁則甘?谏逦墩,五臟之郁,而不得土氣,則味不
自生,以五味司于脾土也。心主五臭,入腎為腐。心為火而腎為水,
土者水火之中氣,水泛于土則濕生,火郁于土則熱作,濕熱熏蒸,則
口氣腐穢而臭惡。
太陰以濕土主令,陽明從燥金化氣,脾病則陷,胃病則逆?诖
之病,燥熱者多,濕寒者少,責(zé)在陽明,不在太陰。然陽明上逆而生
燥熱,半因太陰下陷而病濕寒,清潤上焦之燥熱而不助下焦之濕寒,
則得之矣。
甘草黃芩湯
甘草二錢 黃芩二錢
茯苓三錢
半夏三錢
石膏三錢
煎半杯,熱服。治濕熱熏蒸,口氣穢惡者。
貝母元參湯
貝母三錢 元參三錢 甘草二錢 黃芩二錢
煎半杯,熱嗽,徐咽。
熱甚,加
黃連、石膏。治口瘡熱腫。
桂枝姜苓湯
芍藥四錢 桂枝二錢
干姜三錢 茯苓三錢 甘草二錢 元參三錢
煎大半杯,溫服。治脾胃濕寒,膽火上炎,而生口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