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醫(yī)門黑錫丹
|
處方來源 | 《局方》卷五(吳直閣增諸家名方)引桑君方。
|
藥物組成 | |
加減 | |
功效 | 克化飲食,養(yǎng)精神,生陽逐陰,消磨冷滯,除濕破痛,安寧五臟,調(diào)暢六腑。升降陰陽,補虛益元,墜痰。
|
主治 | 脾元久冷,上實下虛,胸中痰飲,或上攻頭目徹痛,目瞪昏眩;及奔豚氣上沖,胸腹連兩脅,膨脹刺痛不可忍,氣欲絕者;及陰陽氣上下不升降,飲食不進,面黃羸瘦,肢體浮腫,五種水氣,腳氣上沖;及牙齦腫痛,滿口生瘡,齒欲落者;兼治脾寒心痛,冷汗不止;或卒暴中風,痰潮上膈,言語艱澀,神昏氣亂,喉中痰響,狀似癱瘓,曾用風藥吊吐不出者;或觸冒寒邪,霍亂吐瀉,手足逆冷,唇口青黑;及男子陽事痿怯,腳膝痠軟,行步乏力,臍腹虛鳴,大便久滑;及婦人血海久冷,白帶自下,歲久無子,血氣攻注頭面四肢;兼療膈胃煩壅,痰飲虛喘,百藥不愈者。真元虛憊,陽氣不固,陰氣逆沖,三焦不和,冷氣刺痛,飲食無味,腰背沉重,膀胱久冷,夜多小便;及陰證陰毒,不省人事。
|
制備方法 | 上用黑盞,或新鐵銚內(nèi),如常法結(jié)黑錫、硫黃沙子,地上出火毒,研令極細,余藥并傳杵羅為細末,都一處和勻入研,自朝至暮,以黑光色為度,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陰干,入布袋內(nèi),擦令光瑩。
|
用法用量 | 每服30-40粒,空心姜鹽湯或棗湯下;婦人艾醋湯下;風涎諸疾用此藥100粒煎姜、棗湯灌之,壓下風涎,即時蘇醒。
|
用藥禁忌 | |
臨床應(yīng)用 |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成方便讀》:欲補真陽之火,必先回護真陰,故硫黃、黑鉛二味,皆能入腎,一補火而一補水,以之同炒,使之水火交戀,陰陽互根之意;而后一派補腎壯陽之藥,暖下焦逐寒濕,真陽返本,陰液無傷;寒則氣滯,故以木香理之;虛則氣泄,故以肉果固之;用川楝者,以肝腎同居下焦,肝有內(nèi)火相寄,雖寒盛于下,恐肝家內(nèi)郁之火不凈耳。故此方治寒疝一證,亦甚得宜。
|
備注 | 醫(yī)門黑錫丹(《中藥成方配本》)!镀諠健芬逗I戏健窡o陽起石,有巴戟天;《普濟方》引《如宜方》無木香。
|
經(jīng)論書籍: | 《經(jīng)絡(luò)全書》 | 《四圣心源》 | 《內(nèi)經(jīng)評文》 | 《靈樞懸解》 | 《素問懸解》 | 更多>> |
傷寒金匱: | 《傷寒說意》 | 《傷寒心法要訣》 | 《傷寒懸解》 | 《傷寒尋源》 | 《傷寒醫(yī)訣串解》 | 更多>> |
診治書籍: | 《脈訣刊誤》 | 《脈訣乳! | 《脈理求真》 | 《脈確》 | 《脈象統(tǒng)類》 | 更多>> |
本草書籍: | 《本草崇原》 | 《本草從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經(jīng)》 | 《本草綱目》 | 更多>> |
方言書籍: | 《洪氏集驗方》 | 《華佗神方》 | 《回生集》 | 《本草分經(jīng)》 | 《急救便方》 | 更多>> |
內(nèi)科書籍: | 《中國醫(yī)籍考》 | 《中風論》 | 《重訂靈蘭要覽》 | 《重訂廣溫熱論》 | 《止園醫(yī)話》 | 更多>> |
婦科書籍: | 《產(chǎn)寶》 | 《產(chǎn)鑒》 | 《婦科秘方》 | 《婦科秘書》 | 《婦科問答》 | 更多>> |
兒科書籍: | 《保嬰撮要》 | 《保幼新編》 | 《慈幼便覽》 | 《慈幼新書》 | 《達生編》 | 更多>> |
外科書籍: | 《金瘡秘傳禁方》 | 《救傷秘旨》 | 《立齋外科發(fā)揮》 | 《傷科補要》 | 《傷科大成》 | 更多>> |
五官書籍: | 《白喉全生集》 | 《白喉條辨》 | 《包氏喉證家寶》 | 《喉科秘訣》 | 《喉科指掌》 | 更多>> |
針灸書籍: | 《針經(jīng)指南》 | 《針灸大全》 | 《針灸甲乙經(jīng)》 | 《針灸聚英》 | 《針灸神書》 | 更多>> |
醫(yī)論書籍: | 《思考中醫(yī)》 | 《四圣懸樞》 | 《塘醫(yī)話》 | 《推求師意》 | 《外經(jīng)微言》 | 更多>> |
醫(yī)案書籍: | 《馬培之醫(yī)案》 | 《奇癥匯》 | 《三家醫(yī)案合刻》 | 《邵蘭蓀醫(yī)案》 | 《孫文垣醫(yī)案》 | 更多>> |
綜合書籍: | 《急救廣生集》 | 《景岳全書》 | 《明醫(yī)雜著》 | 《明醫(yī)指掌》 | 《儒門事親》 | 更多>> |
養(yǎng)生書籍: | 《食療方》 | 《壽世傳真》 | 《壽世青編》 | 《心醫(yī)集》 | 《服食導餌》 | 更多>> |
其它書籍: | 《本草問答》 | 《瘋門全書》 | 《厘正按摩要術(shù)》 | 《醫(yī)暇卮言》 | 《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