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lái)源 | 《圣惠》卷八十八。
|
藥物組成 | 大蛤蟆1枚(端午日捕,眼赤者佳),臭黃2兩(為末)。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小兒丁奚,腹脹干瘦,毛發(fā)焦黃。
|
制備方法 | 上凈取卻蛤蟆肚腸,然后滿腹著臭黃末,以紙裹,上以泥封,令干更泥,如此可3遍,待泥干,即于大火中燒令煙盡,搗羅為末,用粟米飯為丸,如粟米大。
|
用法用量 | 兒1歲,以粥飲送下1丸。服藥后,以生熟水浴兒,拭干,以青衣覆之,令睡良久,有蟲出即效。
|
用藥禁忌 | |
臨床應(yīng)用 |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