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名 | |
釋名 | |
產地 | |
生境 | |
性味 | 味辛、苦,氣溫,大熱,可升可降,陽中陰也,有小毒。 |
歸經 | 入肝、脾、腎之經。 |
藥物形態(tài) | |
品種考證 | |
養(yǎng)殖栽培 | |
采收 | |
加工 | |
鑒別 | |
貯藏 | |
炮制 | |
質量鑒定 | |
主治 | 主咽塞氣不通,散氣膈冷氣窒塞,驅脾胃停寒,臍腹成陣絞痛,逐膀胱受濕,陰囊作疝剜痛,開腠理,解風邪,止嘔逆,除霍亂。因順折肝木之性,治吞吐酸水如神。厥陰頭疼,引經必用。 |
功用 | |
用法 | 可逆用之以祛寒,復可順用之以解熱。大約祛寒可以多用,而解熱難以多投也。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氣猛,不宜多食,令人目瞪口開。久服亦損元氣, |
臨證應用 | 按:吳萸入四神丸中,以治腎泄,非用之以祛寒耶。然而,四神丸中用吳茱萸者,非盡去寒也,亦借其性燥以去濕耳。夫腎惡燥,而瀉久則腎正苦濕也。吳茱萸正喜其燥,以投腎之歡,入諸腎臟之逐其水而外走于膀胱,不走于大腸也。 |
配伍應用 | |
配伍禁忌 |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腸虛泄者尤忌。 |
附方 | |
醫(yī)案 | |
藥用機理 | |
全文 | 吳茱萸 吳茱萸,味辛、苦,氣溫,大熱,可升可降,陽中陰也,有小毒。入肝、脾、腎之經。主咽塞氣不通,散氣膈冷氣窒塞,驅脾胃停寒,臍腹成陣絞痛,逐膀胱受濕,陰囊作疝剜痛,開腠理,解風邪,止嘔逆,除霍亂。因順折肝木之性,治吞吐酸水如神。厥陰頭疼,引經必用。氣猛,不宜多食,令人目瞪口開。久服亦損元氣,腸虛泄者尤忌?赡嬗弥造詈,復可順用之以解熱。大約祛寒可以多用,而解熱難以多投也。 按:吳萸入四神丸中,以治腎泄,非用之以祛寒耶。然而,四神丸中用吳茱萸者,非盡去寒也,亦借其性燥以去濕耳。夫腎惡燥,而瀉久則腎正苦濕也。吳茱萸正喜其燥,以投腎之歡,入諸腎臟之逐其水而外走于膀胱,不走于大腸也。 或疑吳茱萸性熱祛寒,恐不可用之以解熱。不知從治之道,宜順而不宜逆。逆其性,致有相格之憂;順其性,始有相投之慶也。 |
語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