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Tiedi Koufuye
|
英文名 |
|
用藥分類 |
五官科用藥
|
作用類別 |
|
藥物組成 |
麥冬25g,玄參(去蘆)25g,瓜蔞皮25g,訶子肉25g,青果10g,鳳凰衣(去硬殼)2.5g,桔梗50g,浙貝母50g,茯苓25g,甘草50g。
|
性狀 |
本品為棕褐色的液體,氣香,味甜,微苦酸。
|
功效 |
潤肺利咽,生津止渴。
|
主治 |
用于陰虛肺熱津虧引起的咽干聲啞,咽喉疼痛,口渴煩燥等癥。
|
劑型 |
口服液
|
用法用量 |
口服。每次10ml,日2次,小兒酌減。
|
用藥禁忌 |
1.忌食辛辣、煎炸、魚蝦等食物。
2.凡聲嘶、咽痛初起,兼見惡寒發(fā)熱,鼻流清涕等外感風寒者忌用。
3.發(fā)熱重,咽喉痛甚者不宜使用。
4.若聲嘶日久,逐漸加重,或伴痰中帶血者,應考慮咽喉嚴重疾病的可能,需及時去醫(yī)院就診。
5.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兒童應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
6.一般癥狀在服藥3日內無改善或出現(xiàn)發(fā)熱漸高等其他癥狀應去醫(yī)院就診。
7.藥品性狀發(fā)生改變時禁止服用。
8.兒童必須在成人的監(jiān)護下使用。
9.請將此藥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0.如正在服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
不良反應 |
|
制備方法 |
以上十味,麥冬、瓜蔞皮、訶子肉、青果、鳳凰衣、甘草等六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三次各1小時,合并煎液,靜置沉淀,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1.19(50℃熱測),茯苓粉碎成小塊,加水煮沸,80℃溫浸二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2小時,濾過;玄參、桔梗、
|
規(guī)格 |
10ml/支
|
藥理作用 |
|
檢查 |
1.相對密度: 本品的相對密度應不低于1.02(中國藥典1985年版一部附錄26頁,相對密度測定法項下比重瓶法)。
2.PH值: 應為3.5-6.0(中國藥典1985年版一部附錄44頁)。
3.裝量差異:取本品5支,用干燥的注射將內容物分別抽盡,在室溫下檢視,不得少于標示量,如有1支少于標示量時,不得超過0.5ml。
|
鑒別 |
1.取本品2ml,加明膠試液0.5ml,生成白色沉淀。
2.取本品6ml,加稀鹽酸4ml調至酸性,濾過,取濾液分置2支試管中,一管中加碘化鉍鉀試液3滴,生成橘紅色沉淀;另一管中加硅鎢酸試液3滴,生成白色絮狀沉淀。
3.取本品10ml,加乙醚6ml,丙酮4ml,振搖10分鐘,分取上層液,置蒸發(fā)皿內,在水浴上蒸干,殘渣加醋酐1ml使溶解,加硫酸1滴,即顯紫色,后變橘紅色,久置則顯棕褐色。
4.取本品70ml,加濃氨溶液5ml與苯20ml,用力振搖10分鐘,分取苯層液蒸干,殘渣加氯仿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浙貝堿與浙貝次堿加氯仿分別制成每1ml中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層析法(中國藥典1985年版一部附錄37頁)試驗。吸取上述供試品溶液30μl,對照品溶液10μl,分別點于同一含羧甲基纖維素鈉為粘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濃氨溶液(18∶1∶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碘化鉍鉀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5.取本品30ml,加鹽酸3ml與氯仿50gml,加熱回流1小時,放冷,分取氯仿層,蒸干。殘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甘草對照藥材1g,加水20ml,鹽酸3ml與氯仿50ml,按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制備,作為對照藥溶液,照薄層層析法(中國藥典1985年版一部附錄37頁)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30-60℃)-苯-醋酸乙酯-冰醋酸(10∶20∶7∶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磷鉬酸乙醇溶液,在105℃烘約5分鐘。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
含量測定 |
|
浸出物 |
|
貯藏 |
密封,置陰涼干燥處。
|
備注 |
|
處方來源 |
新藥轉正標準第三冊
|
標準號 |
|
OTC分類 |
第一批OT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