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yǔ)拼音 |
shui weng ye
|
英文名 |
Leaf of Operculate Cleistocalyx
|
藥材基原 |
為桃金娘科植物水翁的葉。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水翁,喬木,高達(dá)15m。小枝近圓柱形或四角形,禿凈。葉對(duì)生,闊卵狀矩圓形或橢圓形,長(zhǎng)8-20cm,先端漸尖,基部鈍或漸狹,近革質(zhì),禿凈,干時(shí)下面常有黑色斑點(diǎn),側(cè)脈8-12對(duì);葉柄長(zhǎng)1-1.5cm;ㄐ,綠白色,近無柄,為廣歧的聚傘花序;萼鐘形,長(zhǎng)約3mm,近截頭狀,萼肢延伸成帽狀;花瓣5,合生成帽狀,頂尖,有腺點(diǎn);雄蕊多數(shù),離生;子房2室,花柱線形。核果狀漿果,球形,寬約7mm,熟時(shí)紫黑色;ㄆ谙募。
|
資源分布 |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chǔ)藏 |
全年均可采,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葉片薄革質(zhì),長(zhǎng)圓形至橢圓形,長(zhǎng)11-17cm,寬4.5-7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闊楔形或略圓,全緣或稍有波狀彎曲,兩面多透明腺上點(diǎn)。葉柄長(zhǎng)1-2cm。干后葉呈枯綠色,皺縮或有破碎。氣微,味苦。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含黃酮甙、酚類、氨基酸、糖。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cè)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苦;性寒;小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消滯;解毒殺蟲
|
功效分類 |
解毒藥
|
主治 |
濕熱瀉痢;食積腹脹,乳癰;濕瘡;肢氣;疥癩;皮膚瘙癢;刀;槍傷
|
用法用量 |
外用: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出自《嶺南采藥錄》。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Folium Cleistocalycis Operculati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Cleistocalyx operculatus (Roxb.) Merr. Et Perry.
|
科屬分類 |
桃金娘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