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山紫菀
|
漢語拼音 |
xia tou tuo wu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菊科植物窄頭橐吾的根。
|
動植物形態(tài) |
窄頭橐吾 多年生草本,高40-170cm,直徑4-6mm,有根頭,其上著生多數(shù)須根。莖直立,上部被蛛絲狀毛;~有長柄,達40cm,基部稍抱莖;葉片心形或腎狀戟形,長和寬10-20cm,先端圓形而有突出的尖頭,邊緣有細齒,基部有較大而開燕尾服的齒,下面色淺,兩面無毛,有常狀脈;中部葉漸小,有下部鞘狀抱莖的短柄;上部葉漸變?yōu)榕樞位驐l形;ㄐ蚩偁睿L達90cm;頭狀花序多數(shù),直徑2-3cm;有長梗;苞葉披針形,花后常下垂;總苞筒關,長約10mm;總苞片5個,2層,先端三角形;舌狀花1-4個,舌片長圓形,長約20mm,黃色;管狀花5-10個。瘦果圓柱形,有縱溝,長約10mm;冠毛污白色,長約6mm;、果期8-12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河北、山西、山東、江蘇、浙江、臺灣、河南、湖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850-3100m的山坡潮濕巖石邊。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挖,除去莖葉,洗凈,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本品根含10α-H-呋喃橐吾酮(10α-H-furano-ligularenone)和10β-H-呋喃橐吾酮(10β-H-furanoligularenone)。及一新苯并呋喃衍生物:5,6-二甲氧基-2-異丙烯基苯并呋喃(5,6-dimethoxy-2-isopropenylbenzofuran)。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苦;辛;性平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解毒;散結;利尿
|
功效分類 |
清熱藥;解毒藥;散結藥;利尿藥
|
主治 |
乳癰;水腫;瘰疬;河豚魚中毒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0-60g。外用:適量,鮮全草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Ligularia stenocephala (Maxim.) Matsum.et Koidz. [Senecio stenocephalus Maxim.]
|
科屬分類 |
菊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