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shui ta hua ye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鳳梨科植物紅苞鳳梨的葉。 |
動植物形態(tài) | 紅苞鳳梨 多年生草本。無莖。葉無柄,旋疊狀或簇生,6-15片;葉片闊被針形,長30-45cm,直立或稍外彎,先端鈍而有小銳尖,基部闊,下面被粉狀鱗片,葉綠有小利。穗狀花序直立,略長于葉;苞片披針形至橢圓狀被針形,長5-7cm,寬1.2,粉紅色;萼片3枚,有粉被,暗紅色;花冠藍色、紅色或綠黃色,花瓣3片,長約3-4cm,寬約0.5cm,基部有撕裂狀的小舌片2;雄蕊6枚,黃色;子房下位,3室,花枝3裂。漿果1。種子多數(shù);ㄆ2-3月。 |
資源分布 | 原產美洲熱帶地區(qū)。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我國福建、臺灣、廣東、廣西、云南等地有引種。 |
藥用植物栽培 |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半蔭,不耐低溫。宜選擇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砂質壤土栽培。 栽培技術 用分株繁殖法。早春,自母株叢基部切取吸芽或糵芽,按行株距1m×0.5m開穴移植。 田間管理 栽后淋水保苗,經常保持土壤濕潤,每年施腐熟的稀薄液肥4-5次。 |
采收和儲藏 | 全年均可采收,多鮮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含膠質,鞣質,黃酮類化合物及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絲氨酸(ser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 |
理化性質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
歸經 | |
功效 | 消腫;排膿 |
功效分類 | 消腫藥;排膿藥 |
主治 | 癰腫瘡毒 |
用法用量 | 外用:鮮葉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Billbergia pyramidalis Lindl. |
科屬分類 | 鳳梨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