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wei ye shan gan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白花菜科植物小綠刺的葉。 |
動植物形態(tài) | 小綠刺 小喬木或灌木,高2-7m。樹皮黑色,有長圓形或線形淡黃色皮孔;小枝圓柱形,纖細(xì),無刺或有上舉微內(nèi)彎的小刺;莖上刺粗壯,基部膨大,直或微外彎。單葉互生;葉柄纖細(xì),長為3-5mm;葉片卵形或橢圓形,幼時膜質(zhì),老時草質(zhì),頂端漸狹延成長尾,基部圓形或急尖,長3-7cm,鐮彎或稍直;▎我灰干2-3朵成1列腋上生;花梗長6-15mm,萼片4,外輪卵形,后萼片基部淺囊狀,內(nèi)輪橢圓形;花瓣4,白色,上面1對卵形,相鄰一側(cè)中部以下彼此貼合,基部向外反折,下面1對橢圓形,分離;雄蕊12-20個,花絲長1.5-2cm;雌蕊梗長1.4-2.5cm,絲狀,無毛,子房1室。果球形,直徑6-10,mm,成熟后橘紅色,表面近平滑。種子1-2粒。花期3-6月,果期8-12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云南、廣西。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山坡道旁、河旁溪邊、山谷疏林或石山灌叢中,海拔可達(dá)1500m。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洗凈,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本品含3-羥基水蘇堿(3-hydroxysta-chydrine)。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微辛;溫 |
歸經(jīng) | |
功效 | 解毒消腫 |
功效分類 | 解毒消腫藥 |
主治 | 毒蛇咬傷 |
用法用量 | 外用:30-90g,搗爛外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Capporis urophylla F.Chun |
科屬分類 | 白花菜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