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zhu jie hai tang |
英文名 | Spotted Begonia |
藥材基原 | 為秋海棠科植物竹節(jié)秋海棠的全草。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竹節(jié)秋海棠,直立或披散的亞灌木,高0.7-1.5m。平滑而禿,分枝,莖具明顯呈竹節(jié)狀的節(jié)。單呈互生;葉柄長2-2.5cm,圓柱形,紫紅色;葉片厚,斜長圓形或長圓狀卵形,長10-20cm,寬4-5cm,先端尖,基部心形,邊緣淺波狀,上面深綠色,并有多數(shù)圓形的小白點(diǎn),背部深紅色。花淡玫瑰色或白色,聚傘花序腋生而懸垂;總花梗短;苞片2枚,對生,披針形,早落,雄花直徑約2.5cm,花被片2,大于2枚花瓣;雌花的花被片與花瓣均5,直立,相等,子房下位,2-4室,大而有翅。蒴果;ㄆ谙那镩g,果期秋季。 |
資源分布 | 原產(chǎn)巴西。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我國公園和花圃中都有栽培,或作為盆栽花卉。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chǔ)藏 | 夏、秋季采收,切段曬干或鮮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苦;性平 |
歸經(jīng) | 肝經(jīng) |
功效 | 散瘀;利水;解毒 |
功效分類 | 祛瘀藥 |
主治 | 跌打損傷;半身不遂;小便不利;水腫;咽喉腫痛;瘡疥;毒蛇咬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搗汁或浸酒。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1.《新華本草綱要》:全草:有散瘀消腫的功能。用于跌打損傷。 2.《海南植物志》:莖直立,具有明顯呈竹節(jié)狀的節(jié);葉肉質(zhì),上面有多數(shù)圓形小白斑,下面深紅色,葉柄紫紅色;花淡紅或白色,頗美麗。為常見的觀賞花卉之一。 |
考證 | 始載于《海南植物志》。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Begonia maculata Raddi |
科屬分類 | 秋海棠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