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石灰草、巖石白菜 |
漢語拼音 | hou ye niu er cao |
英文名 | crassifolia Paraboea |
藥材基原 | 為苦苣苔科植物厚葉旋蒴苣苔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厚葉旋蒴苣苔,多年生草本。根狀莖圓形,長.5-1.5cm,直徑5-10mm,具多數(shù)須根。葉基生;近無柄;葉片厚而肉質(zhì),倒卵狀匙形或狹倒卵形,長3.5-9cm,寬1.5-3.2cm,先端圓形或鈍,其部漸狹,上面被灰白色綿毛,后變近無毛,綠色,下面具白色或淡褐色珠絲狀綿毛,邊緣向上反卷,具不整齊鋸齒,側(cè)脈4-6對。聚傘花序有少數(shù)花;花序梗長8-12,被淡褐色蛛絲狀綿毛;苞片2,鉆形,長約2mm;花萼長約3mm,5裂至基部,裂片狹線形,外面被淡褐色短絨毛;花冠紫色,長1-1.4cm,筒短,檐部二唇形,上唇2裂,裂片相等,下唇3裂,裂片近圓形;能育雄蕊2,內(nèi)藏,花藥先端連著,退化雄蕊2;此蕊無毛,長8-10mm,花柱內(nèi)藏,花藥先端連著,退化雄蕊2;雌蕊無毛,長8-10mm,花柱伸出,柱頭1,頭狀。蒴果長達(dá)2.7cm,螺旋狀扭曲。花期6-7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湖北、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約700m的山地巖石上。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5-6月采收,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甘;性平 |
歸經(jīng) | |
功效 | 補(bǔ)肺止咳;涼血止血 |
功效分類 | 補(bǔ)益藥 |
主治 | 肺虛咳喘;咯血;血崩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0-60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甘、性平。有滋補(bǔ)強(qiáng)壯,止血、止咳的功能。用于治肝脾虛弱、勞傷吐血、內(nèi)傷咯血、肺病咳喘、白帶,無名腫毒等。 |
考證 | 始載于(云南)。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Paraboea crassifolia(Hemal.)Burtt[Boea crallifolia Hemsl.] |
科屬分類 | 苦苣苔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