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yu shan xiong qiong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傘形科植物臺灣山芎的根莖。 |
動植物形態(tài) | 臺灣山芎,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葉片二回羽狀全裂,卵形至三角形,長達(dá)15cm,寬約12cm;葉柄長5-10cm,基部鞘狀;一回裂片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通常深裂。復(fù)傘形花序直徑約5cm;傘輻10;小傘形花序具花15,小總苞片絲狀;花白色;花瓣先端內(nèi)折;萼齒不發(fā)育。果實(shí)背腹略扁;花柱反曲。每棱槽內(nèi)油管4-5,合生面油管8-9。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我國臺灣。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春、秋季采挖,去其莖葉,洗凈,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苦;性溫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散風(fēng);理氣;止痛 |
功效分類 | 散風(fēng)藥;理氣藥;止痛藥 |
主治 | 頭痛;肝郁脅痛;脘腹脹痛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9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Conioselinum morrisonense Hayata |
科屬分類 | 傘形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