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陜西中醫(yī)1984,5(2):13 |
劑型 | 注射劑 |
藥物組成 | 丹參。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流行性出血熱。 |
制備方法 | 制成注射液,每支10ml,含生藥20g;或每支15ml,含生藥30g。 |
用法用量 | 靜脈滴注用。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治療流行性出血熱63例中,男42例,女21例;最小者13歲,最大者69歲;病程2-3日13例,4-5日35例,6-7日15例。診斷與分型標準按1981年《全國流行性出血熱會議的診斷分型建議》為依據,不加選擇的對發(fā)熱期、低休克期、少尿期及少尿向多尿移行階段的患者進行觀察。尿蛋白:+者5例,++者17例,+++者24例,++++者16例,共計62例;另1例為3期重疊,入院10小時死亡,一直無尿可查。DIC的診斷標準:根據病因,Colman氏診斷標準及臨床表現,確診DIC者20例(其中2例未及抽血即死亡,實查18例),繼發(fā)纖溶亢進者6例。從發(fā)熱期至少尿向多尿移行階段,丹參針10-15ml加入平衡鹽液或10%葡萄糖500ml中靜滴,每日2次。休克期或伴有DIC傾向時,日用量可達80g。少尿期丹參針20-30ml加入25%葡萄糖500ml中緩慢靜滴,每日1次。含生藥30g的藥液須靜滴2小時以上,不宜過快,否則有面紅、胸悶、氣急之感,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減慢速度可自行緩解。結果:以1979年病例作為對照組,與1980-1981年用丹參針的觀察組對比,平均退熱時間明顯縮短。經統計學處理,總有效率無明顯差異(P>0.01),少尿有明顯差異(P<0.001),在觀察組中無1例因尿毒癥死亡。似可以說明丹參針對本病有較滿意的效果。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生產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