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醫(yī)學心悟1732年 |
劑型 | 散劑 |
藥物組成 | 沙參9g,丹參9g,茯苓3g,川貝母(去心)4.5g,郁金1.5g,砂仁殼1.2g,荷葉蒂2個,杵頭糠l.5g。 |
加減 | 虛者加人參;若兼蟲積加胡連、蕪荑,甚則用河間雄黃散吐之;若兼血積加桃仁、紅花,或另以生韭汁汁飲之;若兼痰積加廣橘紅;若兼食積加羅卜子、麥芽、山楂。 |
功效 | |
主治 | 噎膈。咽下梗塞,食入即吐,或朝食暮吐,胃脘脹痛,舌繹少津,大便干結(jié)者。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1.慢性咽炎:用本方加減:丹參30g,郁金、茯苓、香附各15g,沙參20g,砂仁、川貝、半夏各10g,厚樸、桔梗各12g,甘草6g、杵頭糖1撮,荷葉蒂7枚,生姜3g。每日1劑,水煎服。7日為1療程。治療慢性咽炎117例,其中男42例,女75例;年齡在8-46歲以上;病程在半年至20年。療效標準。治愈、自覺癥狀消失,全身情況及咽部檢查正常,隨訪2年以上無復發(fā)者;好轉(zhuǎn):自覺癥狀改善,全身情況一般,咽部檢查較前明顯好轉(zhuǎn)者;無效:自覺癥狀沒有改善或加重,全身情況差,咽部檢查無改變者。結(jié)果:治愈102例,占87.2%;好轉(zhuǎn)12例,占10.3%;無效3例,占2.6%;總有效率為97.4%。 2.手術(shù)后膈肌痙攣:用本方加減:郁金9g,沙參24g,麥冬24g,丹參15g,川貝9g,荷葉9g,茯苓15g,砂仁3g(后下),紫蘇9g,黃連2g,刀豆殼9g。日1劑水煎服,分2次服。治療手術(shù)后膈痙攣30例,男21例,女9例;年齡18-70歲。結(jié)果:全部治愈。3劑而愈25例,6劑而愈5例。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