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中國中醫(yī)眼科雜志1992,2(3):147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生地、木通、草梢、竹葉芯(或談竹葉)、歸尾、紅花、赤芍、黃芩(酒炒)、蟬蛻(去翅足)、車前子(炒,布包)。 |
加減 | 局部癢、結(jié)膜囊有分泌物者,加刺蒺藜、蕤仁霜、荊芥;胬肉體部充血嚴重者加酒制大黃。 |
功效 | |
主治 | 進行性翼狀胬肉。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治療進行性翼狀胬肉37例中,男28例,女9例;年齡30-62歲;其中,雙眼發(fā)病8例,單眼29例(右13,左16)。胬肉1眼1個,均位于內(nèi)眥側(cè)。其中手術后復發(fā)者7例。結(jié)果:大部分病例(28/37)在連續(xù)服藥10-12劑后,原來肥厚的體部漸次變薄,充盈的血管變細,充血也隨之減退;服25-35劑后,進行性成為靜止性;部分病例9/37)、則需20-25劑后各種進行性改變才有緩解,50-65劑后才能完全靜止。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