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陜西中醫(yī)1990,11(8):348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六一散(包)12g,茯苓10g,炒苡仁10g,藿香10g,炒谷芽10g,炒麥芽10g,炒蒼術(shù)6g,煨葛根6g,陳倉米45g。 |
加減 | 發(fā)熱加蘇葉10g;嘔吐加姜半夏10g,陳皮6g;腹脹加木香6g,炒萊菔子10g;尿少加車前子10g,澤瀉10g;大便熱臭加炒黃芩6g,銀花炭12g;大便腥臭加煨肉蔻3g,干姜6g;大便酸臭加焦山植10g。 |
功效 | |
主治 | 小兒腹瀉。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2煎,取藥液400ml左右,棄藥渣,將藥液置鍋內(nèi)入陳倉米,煮至湯濃,分6-8次喂服。2日為1療程。以上為1周歲劑量,小于6月者量減半,大于18月酌增。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小兒腹瀉124例,年齡均在2周歲以下;病程1日內(nèi)至3日以上。結(jié)果:大便成形,全身癥狀消失,大便鏡檢無異常為治愈,共108例;大便次數(shù)及水分減少,全身癥狀改善,大便鏡檢脂肪球或膿細(xì)胞偶見為好轉(zhuǎn),共10例;大便次數(shù)及水分無減少,或癥狀加重為無效,共6例;總有效率為95%。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yàn)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