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北京中醫(yī)學院學報1987,10(3):27 |
劑型 | 丸劑 |
藥物組成 | 熟地、龜板、知母、黃柏、龍齒、遠志、菖蒲、山萸、山藥、茯苓等。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兒童多動癥。 |
制備方法 | 諸藥研成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6g。 |
用法用量 | 4-6歲者每次3g,7-13歲者6g,14-16歲9g,均日2次溫開水或淡鹽水送服,30日為1療程,連續(xù)用3個療程。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治療兒童多動癥307例。診斷標準:參見美國精神病學會1980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統(tǒng)計手冊》第三版(DSM-Ⅲ),中醫(yī)診斷屬肝腎陰虛,神動智變型。療效標準:臨床癥狀消失,學習成績顯著提高,共濟試驗陰性,停藥后隨訪3-6個月療效鞏固者為痊愈;臨床癥狀大部分消失,學習成績有所提高,共濟試驗有明顯改善者為顯效;臨床癥狀部分消失或有所好轉(zhuǎn),某些已成習慣的動作尚未消除,共濟試驗有所改善者為有效;臨床癥狀及共濟試驗均無任何改善者為無效。結果:痊愈率占31.9%,顯效率占38.8%,有效率占24.1%,無效率占5.2%。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