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廣西中醫(yī)藥2002,25(1):32-33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大黃15g,牡丹皮15g,三七12g,生地黃25g,地骨皮15g,鱉甲25g(先煎),銀柴胡15g,胡黃連15g,知母12g,甘草6g。 |
加減 | |
功效 | 活血祛瘀,滋陰清熱。 |
主治 | 發(fā)熱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頓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開平市中醫(yī)院張育志等,觀察了清熱飲治療骨傷科術后非感染性發(fā)熱的臨床療效。分為兩組各91例,均預防性使用抗生素靜滴3日,常規(guī)液體點滴(如林格氏液、葡萄糖液等)治療。本組并用自擬方清熱飲。結果:本組治療后24小時、48小時降熱幅度均大于對照組,差別均有顯著性意義(P<0.05)。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生產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