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分類 | 常用植物藥
|
二級分類 | |
分類 | 吾藤卡
|
年份 | uoh dangh kav
|
別名 | |
來源 | 蝶形花科植物網絡崖豆藤Millettia reticulata Benth.的根、藤莖。
|
形態(tài)特征 | 常綠水質藤本,除花序和幼嫩部分外均無毛。單數羽狀復葉,小葉7~9枚,卵狀橢圓形,長橢圓形或卵形,長3~12厘米,寬1.5~5.5厘米,頂端鈍而微缺,基部圓形,邊全緣;小托葉錐狀。花紫色或玫瑰紅色,蝶形;圓錐花序頂生,下垂,花密集,單生。莢果扁平,狹長橢圓形,長達15厘米,寬1~1.5厘米;種子3~6顆;ㄆ5~6月,果期7~8月。
|
生態(tài)分布 | 生于山坡灌木叢中或山溝、林緣。產于廣西各地縣市;分布于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廣東、云南、福建、臺灣等省份。
|
采集加工 | 全年可采,切片曬干備用。
|
性味 | 味苦,性溫。
|
功效 | 祛風除濕,通經活絡,強筋骨,鎮(zhèn)靜。
|
傳統(tǒng)應用 | |
用法用量 | 根、藤、莖9~90克,水煎或浸酒服。
|
方例 | |
化學成分 | 莖含7-羥基-8,4'-二甲氧基異黃酮和阿佛洛莫生即7-羥基-6,4'-二甲氧基異黃酮[1]。
|
藥理 | |
化學成分參考文獻 | [1]Chem C C,et al.C A,1983,99:191649v.
|
藥理參考文獻 | [1]陳道峰等:《安徽中醫(yī)學院學報》,1991,10(增刊):77。
[2]阿曉軍:《內蒙古藥學》,1993,12(1、2):14。
|
附注 | |
出處 | 中國瑤藥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