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yǔ)拼音 | Long xue shu
|
傣藥名 | 埋嘎篩
|
別名 | |
中藥材基原 | 為龍舌蘭科植物小花龍血樹的樹脂、葉和根莖。
|
動(dòng)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小花龍血樹 Dracaena cambodiana Pierre exGagnep.又名:劍葉木、烏猿蔗、山鐵樹《中藥大辭典)。
常綠喬木,高15~20m。莖粗達(dá)lm左右。分枝多,樹冠卵形,樹皮灰白色,光滑,老干樹皮灰褐色,有細(xì)的縱裂紋,常呈片狀剝離,木材受傷部位因樹脂積累而至深紅褐色,幼枝有明顯的環(huán)狀葉痕。葉叢生于枝頂,叫片薄革質(zhì),劍形,扁平,長(zhǎng)30~40cm,寬1.5~3cm,邊緣膜質(zhì),光滑無(wú)毛,葉脈直出,葉片基部略擴(kuò)大而抱莖,近葉基處有少最紅色液汁溢出。圓錐花序頂生,松散,滿布于整個(gè)花序分枝的上部,花序軸長(zhǎng)達(dá)40cm,密被剛毛;花梗長(zhǎng)約0.5cm,具小苞片;花被片6,下部合生成淺筒狀,裂片長(zhǎng)約0.8cm,外面被毛,乳白色;花藥背著;子房上位,3室,每室有胚珠1顆。果實(shí)為球形漿果,成熟時(shí)橘黃色。種子大如豌豆。花期3月。果熟期7~8月。
生于石灰山季雨林中。分布于臺(tái)灣、廣東、廣西、海南和云南等地。
|
采收加工 | 采集溢出的樹脂,或取含脂部分榨取樹脂,煎熬冷卻即得血紅色塊狀物,《西雙版納傣藥志》稱血竭。葉及根莖全年可采,切碎鮮用或曬干。
|
藥材鑒別 | |
化學(xué)成分 | 樹脂含糖(sugar),揮發(fā)油(essential oil),強(qiáng)心苷(cardlac glycosldes),鞣質(zhì)(tannin),黃酮類(flavones),蒽酮(anthroquinone)及酚類(phenols)等化合物[1]。
|
藥理作用 | |
性味 | 味淡、微澀,氣香,性平。入水塔。
|
功效 | 通氣血止痛,續(xù)筋接骨。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根莖10~20g;血竭粉1~3g。外用:適量,鮮葉搗爛敷;或研粉撒;或酒調(diào)擦。
|
注意事項(xiàng) | |
附方 | |
藥物分類 | 植物藥
|
參考文獻(xiàn) | 化學(xué)成分
[1]Chen Y D,et al.C A,1987,106:219430f
|
傣藥名與別名出處 | 《西雙版納傣藥志》
|
參考 | 《中華本草》傣藥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