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Gou wei cao
|
苗藥名 | |
苗藥拼音 | |
別名 | 納日木,赫日門-蘇勒
|
考證 | 本品載于《認(rèn)藥白晶鑒》!墩J(rèn)藥白晶鑒》稱:“生于田間或路旁,葉展開,油綠,縣長脈紋的大葉。莖和穗綠色,狀如鼠尾,種子如荊芥,味甘、澀。還有一種為莖灰綠色,穗黃色,無柄,狀如佛燈!薄稛o誤蒙藥鑒》載:“分烈性和柔性兩種。烈性者:生于是或草坪,根油潤棕色,莖棕色,具劍狀綠葉,葉全緣,花灰色,狗尾狀,種子小,紅色。柔性者:葉像柳葉、莖長,開灰紅色花,狀如棉花。根橫生,質(zhì)硬。種子和花不一定都是色紅!辈⒏街参镄螒B(tài)圖2幅。上述植物形態(tài)、生境及附圖特征與蒙醫(yī)所認(rèn)用的狗尾草的形態(tài)、生境特征相符,故認(rèn)定歷代蒙醫(yī)藥文獻(xiàn)所載的納日本即烏日音-蘇勒(狗尾草)。
|
中藥材基原 | 為禾本科植物狗尾草的種子。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L.)Beauv.
一年生草本,高30~40cm。根須狀,稈直立或基部膝曲,通常較細(xì)弱。葉鞘較松弛,無毛或具柔毛;葉舌具1~2mm長的纖毛;葉片扁平,長5~30cm,寬2~15cm,微彎垂或直立,綠色、黃色或變紫色。小穗橢圓形,先端鈍,長2~2.5mm,第1穎卵形,具3脈,第2穎具5脈;第1外稃與小穗等長,具5~7脈,有一窄狹的內(nèi)秤。谷粒長圓形,頂端鈍,具細(xì)點(diǎn)狀皺紋;ā⒐5~10月。
生長于荒野、道旁、田間。分布于我國大部分地區(qū)。
|
栽培與養(yǎng)殖 | |
采收加工 | 谷粒成熟時割取,曬干后打下種子,除去雜質(zhì)。
|
藥材鑒別 | |
化學(xué)成分 | |
藥理作用 | |
性味 | 味甘、澀,性溫。效輕、燥。
|
功效 | 止瀉,健胃。
|
主治 | 主治大便溏薄,水谷不化,久瀉不止,腹脹腸鳴,頻頻呃逆。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煮散劑,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項(xiàng) | |
附方 | |
制劑 | |
臨床研究 | |
參考文獻(xiàn) | |
苗藥名出處 | |
參考 | 《中華本草》蒙藥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