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Tu fu ling
|
蒙藥名 | 陶菲郎
|
別名 | 蓋勒格日-巴齊
|
考證 | |
中藥材基原 |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土茯苓Smilax slabra Roxb.
攀緣灌木。根莖塊根狀,有明顯縮節(jié),著生多數(shù)須根。莖光滑。單葉互生;革質(zhì),披針形至橢圓狀極針形,長6~20cm,寬1.2~5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全緣,下面常被白粉,基出脈3~5條;葉柄長1~2cm,略呈翅狀,近基部具開展的葉鞘,葉鞘先端常變成2條卷須;▎涡,雌雄異株;傘形花序腋生,花序梗極短;小花梗纖細(xì),基部有多數(shù)宿存的三角形小苞片;花小,白色,直徑約4mm;花被裂片6,2輪;雄花的雄蕊6,花絲較花藥短,退化雌蕊缺;雌花的退化雄蕊線形,子房上位,3室,柱頭3歧,稍反曲。漿果球形,直徑6~8mm,熟時紫黑色;ㄆ7~8月,果期9~10月。
生長于山坡、荒山及林邊的半陰地。分布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
栽培與養(yǎng)殖 | 生物學(xué)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干旱和蔭蔽。砂質(zhì)壤土或黏壤土均可栽培。
栽培技術(shù) 用種子繁殖,春季播種。生長期應(yīng)經(jīng)常松土除草,苗高30cm左右,應(yīng)塔架以利藤蔓攀緣。
|
采收加工 | 秋末冬初采挖,除去莖基及須根.洗凈泥沙,曬干,或切片曬干。
|
藥材鑒別 | 性狀鑒別 根莖略呈圓柱形,稍屆或是不規(guī)則條塊狀,有結(jié)書狀隆起,具短分枝,長5~22cm,直徑2~5cm。表面黃棕色,凹凸不平,突起尖端有堅硬的須根殘基,分枝頂端有圓形芽痕,有時外皮現(xiàn)不規(guī)則裂紋,并有殘留的鱗葉。質(zhì)堅硬,不易折斷;飲片呈長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厚1~5mm,邊緣不整齊;切面類白色至淡紅棕色,粉性,中間微見維管束點,陽光下觀察可見砂礫樣的小亮點。質(zhì)略韌,折斷時有粉塵散出,以水濕潤有黏滑感。氣微,味淡、澀。
以身干、粉性足、筋脈、斷面淡棕色者為佳。
顯微鑒別 根莖橫切面:下皮為3~5列棕黃色細(xì)胞,排列緊密,壁較厚,木化,有的具壁孔。皮層中散有大型黏液細(xì)胞,內(nèi)含草酸鈣針晶束。中柱薄壁細(xì)胞徑向延長;散列有限外韌維管束,中心分布較密;木質(zhì)部通常有兩個大的導(dǎo)管及數(shù)個較小的導(dǎo)管;韌皮部含有少量纖維。薄壁細(xì)胞含有大量淀粉粒。
粉末特征:淡棕色。①淀粉粒甚多,單粒類圓形,直徑13~34μm,臍點呈叉狀、星狀、“人”字狀、點狀;復(fù)粒由2~4分粒組成。草酸鈣針晶束存在于黏液細(xì)胞中或散在,針晶長50~136μm。②石細(xì)胞類橢圓形、類方形,直徑30~40μm,孔為明顯,另一種石細(xì)胞呈長條形,壁三面較厚,一面菲薄。③具緣紋孔導(dǎo)管、網(wǎng)紋導(dǎo)管多見,具緣紋孔大多延長成梯狀,直徑20~23μm。④纖維稀少,較細(xì)長,兩端銳尖,直徑18~35μm,壁厚,胞腔成窄縫狀,孔溝明顯。
理化鑒別(1)取樣品粉末1g,加95%乙醇5m1,水浴煮沸2min,過濾。取濾液lm1,加濃鹽酸4滴,再置水浴上煮沸1min,溶液呈橙色至棕黃色。
(2)取樣品粉末1g,加水10m1,在60℃水浴上加熱10min,濾過,取濾液2ml于帶塞試管中,用力振搖lmin,產(chǎn)生多量蜂窩狀泡沫,放置10min,泡沫不明顯減少。(檢查皂苷)
|
化學(xué)成分 | 根莖中含落新婦苷(astilbin),黃杞苷(engele-tin),3-O-咖啡酰莽草酸(3-O-caffeoylshikimic acid),莽草酸(shikim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1]。
|
藥理作用 |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味甘,性平。
|
功效 | 清熱,解毒,除協(xié)日烏素,明目。
|
主治 | 主治血熱頭痛,咽喉腫痛,經(jīng)血淋漓,婦女血癥,陰道蟲病,包加熱證,協(xié)日熱證,梅毒,淋病等。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煮散劑,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項 | |
附方 | |
制劑 | |
藥物分類 | 植物藥
|
參考文獻(xiàn) | 化學(xué)成分
(1)Chien N Q,et a1.Pharmazic,1979,34(12):841
藥理
(1)嚴(yán)瑞琪,等.癌癥,1986,5(2):141
(2)王文華,等中藥通報,1982,7(1):32
|
蒙藥名出處 | 《珊瑚驗方》、《蒙藥學(xué)》
|
參考 | 《中華本草》蒙藥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