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科學論文:廣西社區(qū)肝癌和鼻咽癌聯(lián)合篩查研究
[摘要] 目的 在社區(qū)建立動態(tài)的肝癌和鼻咽癌(簡稱“兩癌”)高危人群隊列,并通過定期復查以期早發(fā)現、早治療腫瘤患者,從而提高“兩癌”患者的生存率;評估在肝癌、鼻 咽癌高發(fā)區(qū)實施聯(lián)合篩檢方案的可行性。 方法 在廣西某社區(qū)對參與體檢的自然人群采用“乙肝兩對半”和“VCA-IgA抗體”的方法進行初篩,動員符合標準的肝癌、鼻咽癌高危人群參與每半年一次復查, 對指定指標異常者做進一步的檢測。 結果 目前建立了1 546例肝癌高危人群和649例鼻咽癌高危人群隊列,篩檢出肝癌患者4例,總檢出率為81.00/10萬人年,規(guī)范化參加篩檢的肝癌高危人群檢出率為 159.49/10萬人年,中斷檢查的檢出率為69.59/10萬人年;篩檢出鼻咽癌患者1例,總檢出率為89.30/10萬人年。 結論 按照規(guī)范化篩檢的高危人群早中期腫瘤的檢出率明顯高于中斷篩檢者和普通人群,并隨著復檢次數的增加腫瘤檢出率呈上升趨勢。
[關鍵詞] 肝細胞肝癌;鼻咽癌;社區(qū);腫瘤防治;聯(lián)合篩查醫(yī).學全.在.線網站zxtf.net.cn
[中圖分類號] R735.7;R739.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03(a)-0004-03
肝細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簡稱肝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2004~2005年全國死因回顧抽樣調查158個樣本點的資料表明,中國HCC粗 死亡率為26.26/10萬,僅次于肺癌排第二位[1]。HCC的治療效果及預后與發(fā)生、發(fā)展的不同階段有很大的相關性,早期確診的小肝癌接受治療后5年 生存率明顯高于中晚期肝癌[2]。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我國南方的第二大腫瘤,余家華等[3]通過建立NPC死亡的資料數據庫,分析得出廣西居民NPC死亡率在全國范圍內處于較 高水平,NPC早期患者的總生存期比晚期患者明顯延長,Ⅲ或Ⅳ期的患者5年生存率只有54.5%,而Ⅰ或Ⅱ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可以達到95%[4],所以 早期診斷HCC、NPC顯得非常重要。隨著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體系的完善,Kee,Kwong-Ming等[5]率先在臺灣地區(qū)實施以社區(qū)為基礎的HCC篩查。 為此筆者對廣西某社區(qū)篩查出的HCC高危人群病例進行了4次篩檢,NPC高危人群2次篩檢,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考慮篩檢的經濟成本及效益,筆者將HCC高危人群定義為:HCC高發(fā)區(qū)年齡在20周歲以上且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乙肝核心抗體(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HBcAb)均為陽性的無其他嚴重疾病的人群;應用免疫酶法檢測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 VCA-IgA陽性者(滴度1∶5以上)定義為NPC高危人群。在篩檢過程中符合以上標準的人群均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及數據整理
在社區(qū)篩查出一批符合定義的HCC、NPC高危人群,從2010年11月~2012年11月,筆者對HCC高危人群進行每半年一次肝功能、甲 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定性和肝臟B超的篩檢共4次,對于AFP陽性而肝臟B超無異常者1周后進行AFP復查,排除其他導 致AFP陽性的可能后做腹部CT;而肝臟B超顯示有實質占位的HCC高危人群無論AFP結果如何都直接做進一步的CT檢查。對NPC高危人群每半年一次相 關篩檢共2次,應用免疫酶法檢測EB病毒VCA-IgA,持續(xù)陽性者再做鼻咽鏡檢查,如果鼻咽鏡顯示異常就取組織做活檢。以第一次參與篩檢的HCC高危人 群做為基礎人群,之后每次篩檢將新增的符合HCC高危人群定義的都納入隊列中,所以HCC高危人群隊列是呈動態(tài)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