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檢查一般具有節(jié)約時間、經(jīng)費,病人痛苦少和能夠確診疾病等優(yōu)點。適用于人肝與zxtf.net.cn膽管內(nèi)寄生蟲的檢查方法較多, 如糞便直接涂片法、改良加藤厚涂片法(modified KatO’s thicksmear)、自然沉淀法、倒置沉淀法、離心沉淀法、醛醚沉淀法、汞碘醛離心沉淀法、氫氧化鈉消化法、十二指腸引流液檢查法、組織活檢查法以及對痰液、尿液、腹水和胸水的直接鏡檢或離心鏡檢法等。有關(guān)方法詳見其他章節(jié),本章僅介紹倒置沉淀法、十二指腸引流液檢查法及棘球蚴砂的直接鏡檢或離心鏡檢法。
一、倒置沉淀法
取約0.5g糞便于青霉素瓶內(nèi),滴加少許蒸餾水調(diào)勻后, 再滴加蒸餾水至大半瓶,用60目/時金屬篩或雙層濕紗布過濾至另一青霉素瓶中,細(xì)心滴加蒸餾水至滿,但不要外溢。取一清潔載玻片蓋在青霉素瓶口上,將兩者一起翻轉(zhuǎn),使青霉素瓶倒置于載玻片上。靜置15~20 分鐘后,將青霉素瓶與載玻片一起迅速翻轉(zhuǎn)并立即提起載玻片、快速翻片,翻片時謹(jǐn)防水滴灑落,然后直接鏡檢。本方法所用器材較少,無需化學(xué)試劑,簡便快速,適用于華支睪吸蟲卵等比重較大的蠕蟲卵。但視野清晰度稍差。
二、十二指腸引流液檢查
1.十二指腸引流液檢查
十二指腸引流液通常是指十二指腸液(D液)、膽總管液(A液)、膽囊液(B液)和肝膽管液(C液)的總稱。方法是用十二指腸導(dǎo)管細(xì)心地插入十二指腸,抽取十二指腸液,由于標(biāo)本來自不同部位,其色澤、性質(zhì)也不相同,按抽獲液體的先后依次分裝在四個容器內(nèi),其中對肝膽系統(tǒng)寄生蟲病有診斷意義的是來自膽囊的膽液(B液),色澤呈深黃綠色。將各部分十二指腸引流液分別滴于載玻片上,加蓋玻片后直接鏡檢。為了提高檢出率,亦可用離心法濃集后再鏡檢,即將引流液加適量生理鹽水稀釋混勻后,分裝離心管內(nèi),以2000r/min 離心5~10 分鐘,吸取沉渣涂片鏡檢。如引流物過于粘稠,可先加10%NaOH消化后再離心,但不適用于原蟲滋養(yǎng)體的檢查。十二指腸引流液主要適用于檢查藍(lán)氏賈第鞭毛蟲滋養(yǎng)體、肝吸蟲卵、肝片形吸蟲卵、姜片蟲卵、蛔蟲卵、糞類圓線蟲幼蟲等。本方法往往在臨床癥狀可疑而糞檢陰性時采用。
2.腸檢膠囊法
將一粒裝有尼龍線的膠囊讓受檢者吞人,尼龍線的游離端留于口外。膠囊被吞入后溶解,尼龍線釋出、松開伸展,約經(jīng)3~4 小時到達(dá)十二指腸和空腸,原蟲滋養(yǎng)體可粘附于尼龍線上。輕輕將尼龍線抽出,刮取其上附著物作生理鹽水涂片鏡檢。此法主要適用于檢查藍(lán)氏賈第鞭毛蟲滋養(yǎng)體。
三、棘球蚴砂的顯微鏡檢查
肝臟內(nèi)的棘球蚴可由于外傷、擠壓、震動、穿刺等外因及炎癥浸潤穿孔或手術(shù)不慎等而造成破裂,大量囊液和棘球蚴砂(囊壁上脫落的原頭蚴、生發(fā)囊、子囊等) 外流,可進(jìn)入膽道、腹腔、肺內(nèi)和胸腔等部位。囊液和棘球蚴砂有可能隨痰液和尿液排出,或者進(jìn)入腹腔和胸腔后引起腹水或胸水,因此,從痰液、尿液、腹水和胸水查見棘球蚴砂或棘球蚴碎片具有確診意義。從手術(shù)摘除的疑似棘球蚴腫物中查見棘球蚴砂也具有診斷意義。
方法步驟:將痰液、尿液、腹水和胸水等標(biāo)本分別滴于載玻片上,加蓋玻片后直接鏡檢;為了提高檢出率,亦可用離心法濃集后再鏡檢,即將尿液或腹水和胸水等加適量生理鹽水稀釋混勻后,分裝離心管內(nèi),2000r/min 離心5~10 分鐘,吸取沉渣涂片鏡檢,如查見棘球蚴砂或棘球蚴碎片,即可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