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干位于顱后窩內,俯臥于顱底蝶鞍斜坡上,上接間腦,下端在枕骨大孔處延續(xù)為脊髓,腦干向下向上分為延髓、腦橋和中腦三部分。腦干為第Ⅲ~第Ⅻ顱神經的起源地,與嗅神經及視神經有傳導反射聯(lián)系,是上行及下行的長束必經之處。腦干的網狀結構中有呼吸及循環(huán)中樞,其網狀激動系統(tǒng)與意識有密切關系。腦干癥狀復雜多樣,其特點是:病變同側的周圍性顱神經麻痹和對側的中樞性偏癱及偏身感覺障礙—交叉性麻痹。
【病因】
1.血管疾。鹤怠讋用}供血不足常發(fā)生腦干病損癥狀,臨床上可出現意識障礙、眩暈發(fā)作、猝倒及癱瘓。
2.腫瘤:腦干的中腦部位發(fā)生腫瘤時,可出現進行性一側或雙側動眼神經麻痹。中腦腫瘤時,容易出現嗜睡、昏睡、甚至昏迷。腫瘤局限在腦橋并損傷了雙側皮質腦干束時,可出現假性延髓麻痹及中樞性舌下神經癱瘓等癥狀。
3.外傷:頭部受到打擊或身體其他部位受到撞擊后常腦干撞在小腦幕裂孔的邊緣或枕骨的斜坡上;蚴寡啬X干縱軸向下強烈移動而造成腦干的損傷。
4.炎癥:腦干炎可出現腦干彌漫性水腫及脫鞘性改變,神經膠質細胞增生,神經細胞輕度改變。
【臨床表現】
1.中腦癥狀群
。1)眼球運動障礙:中腦的動眼神經核、滑車神經核及四疊體三個部分之一或全部發(fā)生病變時,出現動眼神經及滑車神經的麻痹,兩眼球上視、下視癱瘓,即Parinaud綜合征。
。2)感覺障礙:中腦病變同時侵及內側丘系及脊髓丘腦束,則出現病灶對側半身各種感覺障礙,包括痛、溫、觸覺及深感覺障礙。
。3)運動障礙:中腦一側病變時出現病灶對側中樞性面神經、舌下神經及中樞性上下肢癱瘓。中腦的大腦腳發(fā)生病變時,常侵及動眼神經的髓內或髓外根,而出現Weber綜合征,即病變側動眼神經癱瘓和對側中樞性癱瘓。中腦紅核、黑質損傷,則出現不隨意運動,肌張力減低或增高。出現去大腦強直時,全身肌張力顯著增高。
。4)瞳孔異常:動眼神經的縮瞳核及其纖維受損,病側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減弱或消失。
。5)Claude癥候群:中腦背側部近于大腦導水管處病變,同時伴有小腦結合臂的損害時,表現同側動眼神經麻痹,對側上下肢共濟失調等小腦癥狀及體征。www.med126.com
。6)精神及睡眠障礙:中腦被蓋部病變損害了中腦網狀結構,表現為中腦幻覺;颊咴邳S昏時引起幻視或感覺性幻覺。如看到活動的動物、人體、瑰麗景色,患者自知力缺如,并常以此為樂,可伴有嗜睡、感覺障礙。
2.腦橋癥狀
(1)顱神經癥狀:腦橋病變引起的三叉神經癥狀以病灶側面部感覺障礙為主,角膜反射減低或喪失,同側咀嚼肌萎縮且肌力弱,張口下頜偏向患側,外展神經麻痹,眼球內斜。
。2)感覺障礙:感覺障礙程度不一,有的完全缺失,有的輕度減退。股體感覺障礙及面部感覺可以呈交叉狀態(tài)。肢體感覺癥狀又表現為分離性感覺障礙。
。3)運動麻痹:多于病灶對側出現偏癱。腦橋下部病變時,病側出現面神經麻痹,對側出現偏癱,同時病灶側尚有外展神經麻痹。
。4)小腦癥狀:小腦癥狀為為腦橋病變重要的癥狀之一,腦橋與小腦關系密切,腦橋病變時病灶側出現共濟失調及其他小腦癥狀。
。5)精神及睡眠障礙:腦橋病變因損傷腦干網狀結構可出現精神障礙、智力下降及睡眠障礙,起初淡漠、嗜睡、悲痛易哭、繼之則好動,語言訥吃。
3.延髓癥狀群
(1)肢體癱瘓:延髓錐體束交叉上方病變時,病灶對側上下肢出現中樞性癱瘓,伴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錐體束征陽性。錐體交叉處病變時,出現上下肢交叉性癱瘓,病側上肢癱,對側下肢癱。
。2)感覺障礙:延髓病變損傷感覺傳導路時,多出現病變對側肢體的分離性感覺障礙。病灶損害雙側內側丘系時,可出現雙側深感覺障礙。
。3)顱神經障礙:延髓病變時,可出現第Ⅺ、Ⅹ、Ⅺ、Ⅻ對顱神經的損害癥狀。表現為吞咽困難、聲音嘶啞、舌肌萎縮等。
(4)小腦癥狀:延髓病變侵及繩狀體,則發(fā)生同側小腦癥狀,表現為肌張力減退,平衡不穩(wěn)、患者向病側傾倒。
。5)植物神經癥狀:一側延髓病變可出現霍納氏征,即眼球內陷、瞳孔及眼裂變小。常伴有汗液、唾液分泌過多。延髓呼吸中樞損傷可出現呼吸節(jié)律紊亂,甚至出現呼吸停止。心血管中樞障礙則表現為心動節(jié)律紊亂及血壓升高。
。6)精神癥狀:延髓病變的患者可出現陣發(fā)性焦慮,且常于夜間發(fā)作。有的出現幻視及錯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