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 別] 全草類 [藥 名] 魚腥草
[釋 名] 魚腥草原名蕺菜, 揉碎葉子有魚腥味,但是干燥之后氣味芳香,鮮品可以煮來當(dāng)菜吃。
[拉丁名稱] Houttuynia cordata Thuhb.
[別 名] 狗貼耳。
[故 事]唐本草說江左人好生食,我聞過揉碎的魚腥草葉子,有刺激的魚腥味,那真是有逐臭之夫喔。會稽賦說兇年民斷其根食之,會稽志也說越王曾采蕺于蕺山?赡懿淮蠛贸裕匠J遣划(dāng)蔬菜上桌的,但是什么收成都沒有的時候,就只好將就吃啰。越王不止臥薪嘗膽,還親自采集沒有人要吃的菜來吃,宣示作用吧。
[來 源] 本品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全草。
[產(chǎn) 地] 生于溝邊、溪旁或林下濕潤地。廣布于我國黃河流域以南各省區(qū)。亞洲東部和東南部均產(chǎn)。 [特 性] 蕺菜為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全株有腥臭味;莖上部直立,常呈紫紅色,下部匍匐,節(jié)上輪生小根。葉互生,薄紙質(zhì),有腺點,背面尤甚,卵形或闊卵形,長4~10厘米,寬2.5~6厘米,基部心形,全緣,背面常紫紅色;掌狀葉脈5~7條;葉柄長1~3.5厘米,無毛;托葉膜質(zhì)長1~2.5厘米,下部與葉柄合生成鞘;ㄐ,夏季開,無花被,排成與葉對生、長約2厘米的穗狀花序;總苞片4片,生于總花梗之頂,白色,花瓣狀,長1~2厘米;雄蕊3枚,花絲長,下部與子房合生;雌蕊由3個合生心皮所組成。蒴果近球形,直徑2~3毫米,頂端開裂。
[采收加工] 夏季莖葉茂盛、花穗多時采收。拔取全草,除去雜質(zhì),曬干。
[藥材性狀] 本品全長15~40余厘米。莖扁圓柱形,稍扭曲,直徑約0.2~0.3厘米,紅棕色,有直棱數(shù)條,節(jié)明顯,下部節(jié)上有殘存須根;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黃棕色,葉互生,葉片常皺卷。展開后心形,長3~7厘米或過之,寬3~6厘米或過之,全緣,上面暗黃綠色至暗紅棕色,密生腺點,下面灰綠色或灰棕色,質(zhì)脆易碎;托葉與葉柄基部合生成鞘狀。穗狀花序頂生,黃棕色。搓碎有魚腥氣,味微澀。以葉多、色灰綠、有花穗、魚腥氣濃者為佳。
[性味功用] 辛,微寒。歸肺經(jīng)。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用于肺膿腫,痰熱咳嗽,腎炎水腫,白帶,尿路感染,癰癤。常用量15~25克,不宜久煎,外用適量,搗攔敷或煎湯熏洗患處。
[藥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流感桿菌、肺炎雙球菌。
2.利尿作用,使毛細(xì)血管擴張,增加腎血流量及尿液分泌,所以也用于尿路感染的頻尿澀痛。
3.增強免疫系統(tǒng)作用,提高慢性氣管炎患者白血球的吞噬作用。
4.抗腫瘤作用,提高癌細(xì)胞中的CAMP而抑制艾氏腹水癌。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因本品含有揮發(fā)油,故不宜久煎。外用適量。
[臨床應(yīng)用]
1.用于肺癰,痰熱壅滯,咳吐膿血,以及百日咳等病癥。魚腥草清熱解毒的作用頗佳。
2.用于各種實熱性的癰毒腫痛等癥。可單味煎湯內(nèi)服,也可搗爛外敷。所以有化妝品采用為主要成份,算是有根有據(jù),理應(yīng)有效。
[附 注] 本品含魚腥草素,對流感桿菌、肺炎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又果含槲皮鼠李甙,有較強的利尿作用。
|